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绥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某时期一份文书写道:“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A.秦汉的刑律

    B.隋唐的律令

    C.宋元的税法

    D.明清的乡约

  • 2、《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A.经世济民

    B.治国之才

    C.心外无理

    D.经济管理

  • 3、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时期

    口号

    1922—1925年

    “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1925—1927年

    “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1937—1945年

    “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1949—1956年

    “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1978—2001年

    “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02年以来

    “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

    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

    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

    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 4、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英国王室便热衷于使用法语。但1337——1453年爆发的英法百年战争,让英国人对法语产生了厌恶心理,整个社会开始了学习英语的热潮。这一现象(     

    A.奠定了宗教改革的基础

    B.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改变了民众对上帝看法

    D.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 5、下表所示为1929—1937年中国每银圆所兑换美元的比例变动情况。材料可用来说明(       

    时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最高

    45.43%

    36.92%

    26.30%

    25.00%

    34.31%

    37.88%

    42.13%

    30.25%

    30.25%

    最低

    36.83%

    24.54%

    19.88%

    19.09%

    19.47%

    13.19%

    29.50%

    29.44%

    29.44%

    注:图中比对为银圆和美分数目。

    A.中国货币受世界银价影响较大

    B.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世界金融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D.世界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 6、1500年以来,尽管传染病在全球肆虐,但世界人口并未减少。下图是1500—1800年三百年间亚欧大陆人口变化示意图。

    亚欧大陆人口变化(单位:亿)

    下列选项能解释这一变化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之间物种交流

    B.工业革命后传染病被消除

    C.大国协调为特征的国际关系建立

    D.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发展

  • 7、下图是195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中国当时(     

    《人人防疫,粉粹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

    A.土地改革步履维艰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卫生防疫成效显著

    D.内外形势错综复杂

  • 8、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见如图)。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使用(     

    A.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B.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

    D.实现了手工业动力的变革

  • 9、某部通史将盐铁官营列入《服务于大一统政治的经济政策》中。其依据最有可能是盐铁官营

    A.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统治能力

    B.民众免于遭受更多商业剥削

    C.打击富商大贾有利稳定人心

    D.使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力增强

  • 10、明初士人方孝孺在评论明太祖的某一措施时称:惩元世政事之弊.防止大臣篡位,维护朱姓子孙的政统,并非为了达到善治。由此推知,该措施导致的结果是(     

    A.设立三司,高度集权

    B.内阁掌权,君权旁落

    C.皇位世袭,家国同治

    D.六部理政,皇权加强

  • 11、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着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家臣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B.奠定了官僚制的基础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利于维护周王室统治

  •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A.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从此开始推行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

  • 13、“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一系列革命的原则”的突出特征是(   

    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打破对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D.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 14、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5、新航路开辟以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如马铃薯从美洲传入欧洲,使欧洲人口在16世纪到19世纪增长25%左右,加速了欧洲城市化进程,并助推工业革命的发生。由此可知(     

    A.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口的增长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C.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了巨大变化

    D.工业革命是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前提

  • 16、孙中山在1924年5月和8月的演说中讲到,组织起来的工人“既是有了团体,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这表明,孙中山(     

    A.倡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始终支持工农革命运动

    C.认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D.积极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17、对如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19世纪中后期世界铁路里程表单位:公里

     

    欧洲

    美国

    世界总里程

    1845年

    9200

    7500

    20500

    1860年

    51900

    49200

    108000

    1874年

    136000

    116000

    282000

    ①铁路发展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欧美在全球铁路建设占绝对优势

    ③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④贯通全世界的铁路网络得以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8、某学校兴趣小组将“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作为研究课题,他们收集了下面三张图片,这些图片共同说明了(     

    A.中国巩固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B.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C.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日益重要

    D.中国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 19、有学者指出,虽然第二共和国存在时间不长,但共和实践与共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使共和国不仅成了“一种情感的认同和思想意识的混合物,更是理想化的公义与美德的具体体现”,共和国还甚至成了“一个超越时间的概念”。据此可知,当时(     

    A.第二共和国的政治影响较弱

    B.共和传统推进法国政治转型

    C.法国各派达成政体上的妥协

    D.共和派在议会占据绝对优势

  • 20、下图是1900年发表的漫画《在治疗中》,该画描绘道:“中国佬”被送进医院,躺在“布尔”(当时英国与南非布尔人发生战争)旁边的一张床上,英国医生每天都来检查病情。布尔人定期喝“罗伯茨药水”(英国驻南非总司令),而中国佬则采用“西摩合剂”(侵华的英军总指挥官)。该漫画(       

    A.渗透了英国殖民者的傲慢

    B.体现西方侵略具有正面效应

    C.意在批判义和团破坏文明

    D.反映出中非人民合作反侵略

  • 21、明清时期,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避免监察官员因“不悉民情”而“陈肤泛之语”;同时监察官员因职司之故,熟悉地方吏治民生,被赋予举荐官员、表彰善政之责。这说明明清时期(     

    A.监察体制趋于完善

    B.官僚机构相互牵制

    C.制度运行注重成效

    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 22、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该做法旨在(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缓解铜钱流通的不足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垄断地方的对外贸易

  • 23、战国时期,魏国主张利用“耜”等解决人地矛盾,提倡“尽地力之教”;睡虎地秦简《金布律》有“百姓叚(假)公器”等官府租借铁犁等工具给民众的记录。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意在打击土地兼并行为

    B.铁犁牛耕已普及

    C.政府重视农业的精耕细作

    D.官营手工业繁荣

  • 24、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到清朝,赋役征发逐渐转到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两税法②科差③一条鞭法

    B.①两税法②一条鞭法③摊丁入亩

    C.①两税法②摊丁入亩③科差

    D.①科差②一条鞭法③摊丁入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印象派绘画

    (1)特点:直接描绘________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________变化。

    (2)代表:莫奈的《____________》及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影响:改变了绘画方式,影响了________创作。

     

  • 26、特点

    (1)反对③________,深入发掘人类的④_________

    (2)通过瑰丽的⑤_________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3)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创作风格。

  • 27、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

    内涵

    表现

    重视以人为本

    ①周公提出“________”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倡“___”,主张“仁者爱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③政治伦理上体现为____思想。春秋管子提出顺应民意,孔子反对苛政;战国孟子提出“仁政”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①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_____,商朝人每遇事必先祭天地、祖先

    ②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_________”,追求天人合一

    ③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____________”的思想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①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②“_______________”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①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____

    ②孔子提出“_________”;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和而不同

    孔孟提出“______”“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28、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 29、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帝、__________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__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

    (2)联俄、联共、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3)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辩之士,等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特别到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趋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如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他们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域,发展经济。”当时英国文官体制不仅存在着18世纪文官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且继续膨胀。1830年,边沁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费用发挥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论文集,在抨击政府管理低效、的基础上,提出以考试作用方法录用职员;在《宪法典》一文中,对官吏的任用、薪俸都作了详细论证。全面整顿、改革文官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 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 ,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 32、条约体系

    根据所学,完成以下填空

     

    战争

    条约

    签约时间

    部分条款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42年

    开放广州、厦门、 E 、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 F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1856年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

    B

    1860年

    增开 G 为通商口岸。

    A

    《马关条约》

    D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 H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1901年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33、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请按题号填出相应的历史名称。

    (1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

  • 34、道家:

    1)老子:

    (1)生平:姓李,名耳,字伯阳;

    (2)地位: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著作: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4)思想: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是___________的;社会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

    (1)生平:约前369-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宋国人;

    (2)地位: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3)著作: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政治社会方面“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核心思想,用建国初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史实加以印证。这些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 36、将下列内容与图中相应的字母配对。(请填写字母)

    ①南北战争②“铁血政策”③废除农奴制改革④明治维新⑤洋务运动

  • 37、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美洲、对西班牙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支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是跨欧、亚、美、非四大洲的贸易圈。与中世纪横跨亚欧大陆和印度沿海的长途贸易相比,新的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规模上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海上霸权国家在亚洲和美洲都拥有殖民地和港口……这一时期贸易的内容已经逐渐从零散的奢侈品转变为大宗的经济作物甚至是工业制造品。

    ——摘编自何顺果《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2)概括材料二所述1500~1800年间,全球经济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影响英国海外贸易的因素。

    材料四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依据材料四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材料五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 38、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上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变化。据此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从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众多科研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请写出影响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因素有哪些?(写出五条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