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一文结构明晰,文中的六个小标题是对每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B.端木蕻良在《土地的誓言》一文中,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念、眷念,并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暇 概率 心有灵犀 耐人寻味
B.污秽 烦燥 语无伦次 躬行君子
C.猥琐 丰饶 呕心沥血 以身作责
D.妥贴 薪金 化险为夷 毛骨悚然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描写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旧中国上海底层市民的痛苦生活。
B. 陆定一的《老山界》,语言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情感。
C. 杨振宁的《邓稼先》,作者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D. 臧克家的《说和做》中“……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一句是比拟的修辞,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茶以修身,不可不读茶之书,因为日常是灰败,_______________;人生是干枯,___________;现实是暗夜,_______________;世道是炎热,_______________。
①茶如清风拂面 ②茶如秋水盈涧 ③茶是鲜明照眼 ④茶如明月当头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才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竟然阴云密布,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
B.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C.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
D.上届冠军队以全胜战绩出线,其卫冕雄心和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他要给我们衰(suāi)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zhì)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zhāo)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跃的。
C.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bì)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tā)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D.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jué)逐(zhú)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7、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谣言 锲而不舍 B.秩序 徽不足道
C.繁琐 大廷广众 D.烦燥 侮人不倦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①据②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③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⑤,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⑥,六幕⑦相联如胠箧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⑨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 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 ②据:统治,割据。 ③布:铺排。④贻(yí):赠给。 ⑤讫:完毕。⑥弥束:紧密约束。⑦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⑧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⑨伏:通“服”,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患其塔动
(3)贻以金钗
(4)尔安敢轻吾射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我酌油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
B.康肃笑而遣之/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C.乃以瓦布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尝射于家圃/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详写卖油翁酌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人、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B.[乙]文匠师亲自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并遵照他的指导去做,终于使木塔稳定,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C.[甲][乙]两文都是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具有教育意义。
D.[甲]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通过记叙修建木塔稳固的过程,说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5】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9、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作者______《己亥杂诗》)
(4)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__________》)
(5)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景色幽静淡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1】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下列文章与其写作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陋室铭》(刘禹锡) B.《一颗小桃树》(贾平凹)
C.《爱莲说》(周敦颐) D.《驿路梨花》(彭荆风)
【2】朱自清《春》一文中写春花时用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本文中也有相似的句子,请找出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4】文章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5】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11、阅读《驿路梨花》(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选文第⑤段有何作用?
【2】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梨花之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B.选文第①段运用动作、肖像描写生动描写了哈尼小姑娘的美丽,表现她们的天真、活泼。
C.选文第④段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小姑娘不是主人,自然引出解放军叔叔。
D.选文运用倒叙手法,解开悬念:建造小屋的解放军,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
12、按要求作文。
“此中有真意”出自陶渊明《饮酒》,意思是里面蕴含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紫藤萝瀑布》中的“我”观赏盛开的紫藤萝花,发出“花和人都会在与各种各样的不幸”的人生感慨,此中有真意;《一颗小桃树》中的“我”叙写小桃树的成长经历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感想,此中有真意……
请以“此中有真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作文题写在作文稿纸的第一行正中间。(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必要,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