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民众的劳动实践日益专门化、规范化,并且在时间上有了严格的要求,规定了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和下班,一天工作多少小时,一周工作多少天,等等。这些变化(     

    A.提高了工人劳动积极性

    B.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

    C.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D.恶化了城市生活环境

  • 2、汉成帝以后的历代法律均规定:90岁以上,或8岁以下,为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不论犯什么罪,一概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到了明清,法律却明确规定,90岁以上犯有“谋大逆”(犯上作犯,危害君权)罪行的,不得免除刑事责任。这一变化折射出明清时

    A.礼刑并用原则被废弃

    B.审判量刑趋于严苛

    C.刑法的人治特征增强

    D.君主专制大为强化

  • 3、1946年.英国工党成为执政党,之后5年内,工党政府先后将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以及英国的航空、电报电话、煤矿、电力等重要行业或部门收归国育。这些措施(     

    A.受到亚当·斯密的启发

    B.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旨在完善国家福利制度

    D.基于推行冷战政策的需要

  • 4、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删除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相关定义,而是着重解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具体要求。这一变化(     

    A.反映出党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

    B.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变化

    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D.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 5、明代医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指出:“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投以同圣散,开辟门户,使阳气发泄,自不传染。而谨闭中门,香烟灯烛,煮蒿蓬勃,病者十人九死。”这说明,当时民众

    A.积极开展疫情的防控宣传

    B.初步具有消毒隔离的防疫意识

    C.缺乏科学防疫的卫生知识

    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6、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城市的基本轮廓已具雏形,随着城市防御工事的扩展,一度作为居民最后的避难所的山巅城区,成为祭祀中心;广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地区,公共建筑物环绕其四周,居民区和商业活动区则位于其附近地区。这说明古希腊(     

    A.城市功能具有多样性

    B.公民主张抑制工商业经济

    C.城市结构缺乏整体性

    D.城市发展受地理环境限制

  • 7、1842年.魏源建议在得风气之先的福建、广东二省增试水师一科.有能制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等奇器的人,给子科甲出身;有能驾驶飓涛、熟悉风云沙线、会使用洋枪洋炮的人,给予行伍出身。魏源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B.发动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C.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权益

    D.摧毁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 8、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己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在这一现象影响下,后来形成了(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9、美国是典型的文官职位分类国家,在职位分类中按照行业和职业性质的不同把职位分为若干种类,因事设职,按职择人。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分类制度(     

    A.保证了政府工作连续性

    B.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C.实现了政治与管理分离

    D.容易导致僵化和官僚习气

  • 10、下表反映了唐代前期“道”的创立和演变历程。据此可知,唐前期“道”的设置(       

    贞观元年

    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

    贞观十三年

    户部按道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

    开元二十一年

    划天下为十五道,每道常设采访处置使,负责“检察非法”。

    A.提升了地方治理效能

    B.开创了地方行政新体制

    C.适应了区域发展差异

    D.埋下了内轻外重的隐患

  • 11、1946年2月,杜鲁门签署了《1946年就业法》,规定由联邦政府协调并利用其计划、政策、职权和资源,持续为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机会,保证最大限度的生产和购买力。该法案(       

    A.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   

    B.迎合了扭转经济衰退的迫切要求

    C.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D.标志着美国进入计划经济新时代

  • 12、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 13、“蓝领”“白领”“灰领”“敞领”这些称谓代表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种多元化、复杂化的分层倾向(     

    A.加剧了西方社会的阶级对立与社会动荡

    B.是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本质上反映了西方服装产业多样化趋势

    D.是二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的产物

  • 14、下列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材料

    结论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则当涂之弟也。

    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官员均由中央任命。

    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明朝司法特别重视实践中“例”,《问刑条例》多次修订,最终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

    明朝法律体现了律例合编的特点

    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多为康熙“圣谕十六条”、雍正《圣谕广训》,并常常援引《大清律例》。

    乡约为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向中央报告开会情况;他还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以上做法(       

    A.推动了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B.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取得胜利

    C.奠定了建立新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

    D.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 16、据《唐六典》卷二《吏部》记载:唐朝官员考核主要标准包括“四善”和“二十七最”。“四善”对应的就是官员德行操守、清正作风、公平公正和勤政爱民四种品质,“二十七最”则包括近侍之最、将帅之最等二十七个方面,对文武官员的品行和能力做出详细的考核规定。据此可知唐朝(     

    A.考核的法规大都流于形式

    B.科举制扩大了用人的范围

    C.重视考核官吏的综合素养

    D.突出对官吏任职期满考核

  • 17、工业化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汉堡包、热狗、三明治、比萨饼、美式炸鸡、意大利面等快餐在世界各地开始流行起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均衡

    C.饮食方式变化迎合时代发展

    D.食品安全迎来全新挑战

  • 18、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

    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

  • 19、“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向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书”是指(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变法通议》

    D.《海国图志》

  • 20、钱穆指出,明代以前,“皇帝的秘密信件,绝不算是政府的正式公文,绝不可能取得政治上法理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在清代是取得了”。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行省制度的沿用

    C.中央集权的发展

    D.内阁制度的确立

  • 21、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     

    A.民族资本家起主导作用

    B.受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教育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

  • 22、清政府在新政中,通令各省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受到重用,成为晚清建设的栋梁之才,但这些人才又超出了新政的界限。据材料可知(     

    A.新政延续了晚清王朝的统治

    B.晚清教育内容发生重大变革

    C.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规范化

    D.新式人才加速清政府的崩溃

  • 23、美国历史学教授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讲道:“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和来自亚非的一些物种组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①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

    ②推动了各大陆的城市化进程

    ③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④促进了美洲的原始资本积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4、标语口号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被我们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能够反映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特点,并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下列标语口号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__》,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_______》,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6、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重要人物的历史决择,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同质”的文明,已在全世界站稳脚跟。但现代化在任何一个社会内部的启动,都意味着对这个社会所长久维持的传统进行重新评价,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传统,哪怕最“原始”的社会,也必然扎根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事实上,无论是先行国家还是后进国家都存在一个对待传统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后者才需要。

    ——据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整理

    根据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化与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9、阶段特征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____________音乐过渡的时期。

     

  • 30、措施

    (1)会议

    ①召开:1949年底,第一次①_________会议召开。

    ②意义:建立了沿着②________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方针:毛泽东确定了③________的教育方针。

    (3)制定:建立起④_______学校教育和⑤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 31、浪漫主义音乐杰出代表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______________”,作品以《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 32、背景

    (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⑧_____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 33、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_____法家和______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 34、19463月,英国前首相 __________在美国的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序幕拉开。“__________________”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 ______________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东欧剧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志,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向_______________转型。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学自诞生后,几经变化成为国传统文化的正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论语》

    1根据材料一的漫画信息,概括孔子的思想。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巻四十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处?

    材料三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人心之本体即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材料五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4材料五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

     

  •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 37、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秦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传播应加以采用到欧洲.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材料三

    注: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道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

    材科四  早在19世纪未,随这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两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一一张岂之上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晌。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2)报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

    (4)从东学西渐 西学东渐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38、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梁启超、魏源、李大钊、林则徐、左宗棠、陈独秀、李鸿章、康有为、等人。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详情我们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梭伦在他的诗中自夸说,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这只有通过公开侵犯财产所有权才能做到。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为什么改革还是得到人民的支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