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潍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表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派系

    代表

    控制区域

    后台

    直系

    冯国璋曹坤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黑龙江、辽宁、吉林

    日本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A.自然经济

    B.军阀混战

    C.列强干涉

    D.地理环境

  • 2、1800—1914年间,游牧群体在伊朗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50%下降为25%;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由10%增长至25%;定居农民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反映出伊朗(     

    A.近代化取得了进展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传统经济实现转型

    D.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3、如图是反映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观点的一幅漫画。与该漫画主旨最相符的观点是(     

    A."无为而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隆礼重法”

    D.“为政以德”

  • 4、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A.《史记》记载的均属一手史料

    B.承袭了王位世袭制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

    D.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

  • 5、据统计,中国居民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22年的77.93岁……2022年全国基本养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同比增加2430万人、849万人、825万人。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

    B.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C.居民消费结构已明显改善

    D.城乡发展差距开始缩小

  • 6、学者马孟龙指出:“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真正形成和得以稳固的伟大时代。从春秋时期的民族大家庭初步形成,到此时的真正形成,时间之流又淌过了七八百年,这时的‘中国’已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城内外以至粤江地区十分广袤的地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伟大时代”的是

    A.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再次实现统一

    B.华夏认同的观念开始产生

    C.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始设管辖西域的军政机构

  • 7、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同时超越了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

    ②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③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利于提高西方国家治理水平

    ④长期实行科举制度是晚清被西方超越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下表为一位高一学生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其中错误之处是

    战争时间

    1914—1918年

    战争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战争性质

    反抗欧美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斗争

    战争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A.战争时间

    B.战争目的

    C.战争性质

    D.战争结果

  • 9、早在1997年就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思潮在欧美及全世界急流涌动,这严重阻滞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前进步伐。这一运动的兴起主要在于全球化(     

    A.增强了国家间经济联系

    B.造成了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

    D.导致了世界经济差距扩大

  • 10、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这一变化反映出(       

    A.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B.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C.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D.分封制在不断瓦解

  • 11、美国企业家福特的创新是推出了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用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这样大大提高了汽车组装的速度,使得福特公司在改革实施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直接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B.工厂制度广泛推广

    C.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D.蒸汽动力得到普及

  • 12、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代表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亚各地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是当时农耕社会、草原社会和森林社会的资源与技术交流相结合的产物是(     

    A.楔形文字

    B.青铜技术

    C.马拉战车

    D.制铁技术

  • 13、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

    B.完全没有联系

    C.都有近代特征

    D.宗教信仰相同

  • 14、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改革具有民族特色

    B.重在培养维新人才

    C.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旨在提升国民素质

  • 15、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一人就是“十三行”行商伍秉鉴(1769—1843年)。据伍家自己估计,1834年他们的财产总值已达2600万银元,大约占到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这笔巨额“财富”的获得是由于伍秉鉴(     

    A.适应了近代商贸发展变化

    B.扩展了传统商业的领域

    C.创新了商业金融经营形式

    D.拥有垄断对外贸易特权

  • 16、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之后,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用廉价的粮食讨好民众,用和平安乐的生活猎取世人对他的好感。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表明当时罗马(     

    A.统治具有分权制衡特点

    B.政治体制有贵族寡头特征

    C.君主集权制度逐渐建立

    D.共和制和君主制相互杂糅

  • 17、《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政府第一次把满文“中国”一词作为正式国名与俄罗斯对应。此后,在对外交往文件中,却再未称自己为“中国”。一直到《南京条约》签订时,汉文“中国”才正式写进外交文书,此后清朝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该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天下观的缓慢转型

    B.弥合了满汉之间的界限

    C.注重捍卫国家主权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 18、随着食品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的推广,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B.《中国的粮食问题》

    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 19、“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20、《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     

    A.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

    B.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1、《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法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 22、恩荫制度是一种古老的选官制度,汉代恩荫仅涉及同母兄弟及儿子,唐代恩荫面扩大到孙子及曾孙,而北宋平均每年以恩荫入仕的官员人数超500人,比科举入仕人数更多。由此可推知,宋代(     

    A.人才选拔趋于公正

    B.冗官问题较为突出

    C.军功贵族颇具影响

    D.社会阶层流动阻滞

  • 23、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中信息反映了(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A.宝钞失去货币功能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白银货币地位加强

    D.政府加强币制管理

  • 24、宋朝地主与客户的关系是土地租佃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客户直接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B.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极大抑制

    C.宋朝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

    D.生产关系已经产生根本性转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进化论的证实

    1863年赫胥黎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__________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 26、浪漫主义音乐杰出代表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______________”,作品以《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 27、90年代

    (1)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⑯____________计划。

    (2)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3)启动⑰___________

    (4)加大⑱__________教育发展的力度。

    (5)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 28、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_________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___ 

  • 29、背景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_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

     

  • 30、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31、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32、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________。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________

  • 33、朱熹认为人性和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王阳明的认识论主张致良知和________

     

  • 34、主张

    (1)强调__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宣称____________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农学、数学方面至少一项重大成就及人物。

    (2)写出近代以来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标志性的发明。

  • 36、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思想与社会进步

     

    托古改制

    经世致用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变法图存

    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尊孔复古

    马克思主义

     

     

  • 37、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上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变化。据此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从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 38、从1917年到2017年的百年间,各种力量不断地分化组合,影响着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哪两个阶段?革命的成功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2)二战后,美国为遏制社会主义力量,在欧洲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

    (3)20世纪70年代后,新兴政治力量崛起,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该趋势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 39、   进入20世纪,我国有几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各举一例来说明该特点。

    (3)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指导思想、理论方面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问题?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项理论创新各是在党的哪次代表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从我国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创新,有什么启示。他们所选择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