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最能体现出太阳花不惧烈日,盛情绽放的句子是( )
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 。
A.阳光炽热,它也开得艳丽,开得热情,开得旺盛。
B.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C.阳光虽然炽热,但它开得更加艳丽、热情、旺盛。
D.阳光越炽热,它开得越艳丽、热情、旺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澜 怪诞 枯躁 惊涛澎湃 B.蚱蜢 丰饶 浊流 九曲连环
C.摇蓝 险峻 体魄 丛山叠岭 D.挚痛 滋长 暄闹 绝壁断崖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酌(zhuó) 合拢(lǒng) 烧灼(zhuó) 诲人不倦(hui)
B.修葺(qì) 炽热(chì) 凸现(āo) 海市蜃楼(shèn)
C.契约(qì) 孱头(càn) 悼念(dào) 千钧重负(jūn)
D.矜持(jīn) 猥琐(wéi) 蕴蓄(xù) 毛骨悚然(sǒng)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富春山水,在游人的眼里姿态万千:盛夏,黄公望公园竹林探幽,平息烦燥不安的心;寒冬,龙门山杏梅尖与夏秋景致迥(jiǒng)乎不同,雪景洁净美丽。
B.在这样荒僻的村庄里,人们对乱砍乱伐的现象也是深恶(è)痛绝,自觉组建了护林队,积极护林,保护山林资源。
C.在课文里,我感受到端木蕻良对关东原野挚(zhì)痛的爱国情怀,见证了杨绛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面对爸妈的严厉诘(jí )问,我只能偷偷攥紧衣兜里发烫的手机,低头靠在门框上,两脚就像嵌进地里一样。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钦佩 辜负 心有灵犀 天崖海角
B.惶恐 轮廓 苛捐杂税 言外之意
C.粗拙 烦躁 目不窥园 千均重负
D.攀谈 累赘 锋芒必露 刮目相待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
B.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些都是妇孺皆知的。
C.听完我的介绍,她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这种方法我早就试验过。”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成语“吴下阿蒙”“扑朔迷离”“刮目相待”皆出自此书。
B. 萧红与端木蕻良、臧克家、萧军等都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 《老王》 选自《杨绛散文》。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译作《堂吉诃德》等。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号青莲居士,谥号文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但当涉猎____
②宜乎众矣____
③但微颔之____
④棹数小舟____
9、按要求默写。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
(2)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无怨无悔的诗句。
10、阅读孙犁的《红棉袄》,完成下列小题。
红棉袄
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的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的怕人,树叶子为昨夜的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
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再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喷嚏。
风还是吹着,云,凌人的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的暗了。
远远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的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们很快的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家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严重吗?”
我说:“是。”
她把我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并细碎的爆炸着。
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晚饭。
我一时觉得我们在这里休息,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我摸摸他的额头,又热到灼手的程度。“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
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的牙齿的“得得”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的盖住了顾林的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一定是打摆子!”
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只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象蔓延着的火焰一般。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的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小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的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折的花条布的小杉。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尽走过什么地方,那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一会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1】第3段中有句话:“云,凌人地往下垂”,“凌人”在该语境中的意思是:____。
【2】“我”面对第3段中“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等天气情况,内心会有什么反应?请补写“我”当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字数不少于60字)
【3】阅读文章后,同学们对文中这位姑娘的形象进行了讨论分析,发言如下:
甲同学:我觉得她很机灵,在第9段对她眼睛的描写中,作者就点明了。
乙同学:我觉得她本领高强,因为在文章结尾说她打靶第三名呢。
老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关注到了细节,但还需要从主要情节出发,结合创作背景,把握人物的形象。”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孙犁(1913-2002)生于冀中平原,七七事变之后他投身于抗日组织和宣传工作。《白洋淀纪事》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深情讴歌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自卫队”是抗战初期,冀中中共党员组织当地农民组成的抗日武装队伍。
下面轮到你发言了,你会怎么回答?请拟写自己的发言。(100字左右)
11、最忆燕笋当令时
汤朔梅
①农家四时,以享用当令蔬果为尚。譬如春来的头刀韭菜、第一拨春笋,入夏的蚕豆、番茄,望秋的菱藕、茭白,冬至的菠菜、萝卜。如今,大棚种植打乱了物产的季节,不能遵循古训:不时不食。但农民依然保持着食用时鲜的传统。而在诸多品类中,我尤喜春笋。
②所谓春笋,其实是统称。春笋种类不少,不说山间的冬笋、毛笋、黄泥笋,就本地按其出土的先后,有燕笋、孵鸡笋等。然诸多春笋中以燕笋为最。其破土最早,味道也最鲜美。更有意思的是 它被名之燕笋u燕笋和孵鸡笋、蚕豆一样,都是对应物候来命名。孵鸡笋,正值小鸡出壳满地走的 时节上市;蚕豆,则是在春蚕上蔟而“蚕眠桑叶稀”时登场。而燕笋破土呢,正当燕子越冬后翩然北归,在蓝天里呢喃的时节。我们的祖先很有智慧,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富有( )名字。
③一提燕笋,一幅( )画面便在眼前展开。清明前后,田野里,农夫吆喝牛的鞭声,抽出烟 雨迷蒙、柳枝漫垂,港汊里,鱼儿觅食求偶的唼喋声穿透晨霭。燕子( )身影乘风拂过刚翻耕的沃原,把春意呢喃得柔软而缠绵。当阳光透过轻雾,你会发现竹园内满地都是纺锤似的燕笋。这似 乎是一夜间的事。驻足倾听,似乎有破土拔节的声响。平日里,我们小屁孩常在竹园内逮蛤蟆、掏土蜂,抑或捉迷藏,而这个时候大人们就教训我们,不要再入竹园,踩断竹笋。
④燕笋一般如成人的拇指稍粗,笋皮呈青绿色,间以諸色斑点。几经雨露,不日就长到一拃多长,这时最宜食用。大人们用铁钎或铁锹,斜着楔入泥土两寸许,稍稍一撬,笋便脆然分离。那时,家家屋后都有三五分地的竹园,且以燕笋为多。自燕笋出土的半个月间,农家的饭桌上唱主角的便是它。
⑤燕笋肉壁厚,剥去笋皮呈嫩绿色那上面的三四寸谓笋尖,这一段的笋皮乃笋之胎衣,白嫩且生脆,这是燕笋最鲜嫩的部位。除了笋尖炒蛋,还有其他食用法,如上桌后将其一一拣出,专给牙口不好的爷爷奶奶吃。老人们食用的不仅是笋尖,更是享用那代代相传的孝敬爱心。这时,腌制的 菜蕻正当时,揭开梅子甕的封泥,一股酸爽味伴着蜡黄的色泽而来。用燕笋佐以咸菜蕻烧,只需放 少许的盐,这道菜便成,且百食不厌。这是最普通最简便的燕笋吃法。春三四月,正值塘鲤鱼最肥,用燕笋与其红烧或者煮汤,更是鲜美绝伦。当然也可以烧其他的鱼类。还有很多种烧法,例如把它切成笋丝与菜花蚬、蛏子白烧,清淡而不腻,极富营养价值;而最传统的做法就是腌笃鲜,用腊月里 腌制的猪肉再配以新鲜的五花肉,文火慢笃二小时,一锅农家名菜便可上桌。当然,还可做竹笋红烧肉、油纲勞等,不一而足。
⑥因为竹园多,所以即便天天食用,也赶不上其拔节生长。于是老人们趁上镇喝茶的当儿,捎 上几把燕笋,摆在茶馆门口,镇上的人家两毛钱一把买回去,就够一家人的晚餐。当然,如果吃不 完,还可以晒笋干,但那时竹子的用处广泛,除了可做锄头等的柄,还可以做栅栏、晾衣竿,编织竹篮、草篮等,所以舍不得晒笋干。留着吧,让它们长成竹子,用处多着呢!大约半个月后,燕笋已蹿 出一人多高,伸出细劲而有力的胳膊了。
⑦去冬,我将老家的陋室改成小书房,名之曰:竹喧居。缘自屋后有一燕笋竹园也。如果其在乡村改造中与祖居得以留存,那年年依然有燕笋享用。日后,若傍晚时以燕笋佐小酒,与乡邻们谈谈农事,这也该算是留得住的乡愁吧!
(选自《朝花周刊》2019年4月11日,有删改)
【1】请联系全文谈谈本文标题“最忆燕笋当令时”的妙处。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灵动的 诗意的 轻捷的 B. 诗意的 灵动的 轻捷的
C. 诗意的 轻捷的 灵动的 D. 轻捷的 诗意的 灵动的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大约半个月后,燕笋已蹿出一人多高,伸出细劲而有力的胳膊了。
【4】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哪些情感?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