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闻着桂花送来的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爱的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当每一朵花开时,都给我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A.“桂花”“自己”都是名词。
B.“在”是介词,“而是”是副词。
C.“淡淡的清香”是偏正短语,“安静古雅”是主谓短语。
D.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去掉“当”和“时”。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执着/着重 栅栏/姗姗来迟 千载难逢/载歌载舞
B.厄运/扼要 别扭/别出心裁 参天大树/参差不齐
C.殷红/殷实 悔悟/诲人不倦 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D.告罄/温馨 楷书/慷慨淋漓 惴惴不安/细心揣摩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吾射不亦精乎 尝射于家圃
C.睨之,久而不去 相委而去
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
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写的一篇富含哲理的小文章。
B. 《孙权劝学》选自《史记》,塑造了善劝的明君和虚心听取意见的将领两个人物形象。
C.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刻画了一个自甘堕落的小人物,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心理。
D. 《木兰诗》是北宋郭茂倩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陡峭 谰语 妇孺皆知
B. 点辍 服侍 荒草凄凄
C. 贮立 渴暮 锲而不舍
D. 机杼 猥锁 慷概淋漓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文章表达了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B.《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文章借景抒情按照忆花——赏花——悟花的思路写作。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为序进行写作,文中有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整个叙述过程更加真实,更加感人。
D.《黄河颂》选自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
7、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民歌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生动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历经多年的征战,将军战死沙场,面壮土胜利归来。
C.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兼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准备,表现了她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
D. 诗的结尾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事进行巧妙的解答,赞美了木兰的谨慎、机敏。
8、文言文阅读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普少习吏事(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______)
卒用其人(______)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用法含义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 太祖常劝以读书/跪而拾之以归
B. 读之竟日/跪而拾之以归
C. 虽多忌克/虽乘奔御风
D. 及为相/项为之强
【3】文言语句解释。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从选文看,宋太祖异常恼怒的具体表现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5】结合全文,说说你觉得赵普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
9、古诗文默写。
①我劝天公重抖擞, 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⑤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
⑥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⑦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_______(作者)《逢入京使》
⑧韩愈《晚春》中,语带揶揄并用拟人手法描绘晚春繁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家乡的篾匠
风信子
①篾匠活是家乡的技术活。手艺高的篾匠,可以编织带有各种图案造型的竹器,广受民众喜爱,东西卖得快,篾匠收入多,也往往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②家乡地处汉水流域,河边许多地段都或多或少长有各种竹子,因而家乡就有一些人会编织各类竹器,比如竹篮、竹筐、背篓、筛子、筢子等等。竹器在家乡普遍使用,因而家乡也就不缺篾匠。有的村没有竹子,也有人会编简单的竹器。
③编竹席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活,也是水平高的篾匠才敢接手的活。家乡夏季炎热,几乎每家都备有几张竹子凉席。编织竹凉席,最讲究破出的篾片。在家乡一般用竹子表层皮编织的凉席好卖。但是,一根或大或小的竹子,破成五毫米左右宽、两毫米厚的竹篾片,没有长时间的学习,连篾片都破不出来,更不用说编竹凉席了。编竹凉席的篾片,最难的是这么窄、这么薄的细小竹片,每片都要求一样宽,一样厚,否则编织出来的凉席美观度很差。尤其是每片竹子不能有毛边毛刺,否则这种凉席白送都没人要。因此,家乡的篾匠很多,可是能编织凉席的篾匠却很少。我汉水边的姨夫家孩子多,个个都会编织竹器,但是我在家乡的二十年里,没有看见过他们编竹凉席。
④在家乡时,偶尔看到过我姨夫编织一两件细活,比如精致的花篮。编织这种花篮,也得选择好竹子。竹子质地要柔软,竹子节与节之间长度大,没虫眼。选择好竹子后,还要在水中浸泡几天,然后才开始破竹子。这种编织,破出的竹片要再多次继续破开,一直破到成了很细的竹棍,然后把细小的竹棍刮去棱角,几乎成了圆棍,再开始编织。有经验的篾匠心中装着好多种形状的花篮,如何起底子,何时收口,什么时间加提手把,都心中有数。高级篾匠,还会编织出侧面有动物造型的竹器。这种精致的竹器,最费时间的就是破竹子做准备。因为一件竹器,需要很多细小的竹棍,而每一根都不能马虎制作,否则就破坏了整体效果。
⑤如今超市里售卖的都是机器生产出来的凉席,也很美观,但我总觉得,没有篾匠一根一根过手刮去毛刺,也就缺少某种人文温情。工业化的机器流水线可以规模化生产凉席之类的竹器,成本也很低廉,可是像造型奇特的花篮之类,凝聚着篾匠独特审美的劳作之美,恐怕还得靠篾匠一只一只手工制作。因而,我坚信家乡的篾匠身影虽渐稀少,但不会消失。那里流淌着人文情怀。
(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说说“手艺高的篾匠”的特点。
【2】自选角度,为第③段划横线句做一个阅读批注。
【3】文章以“家乡的篾匠”为题有什么好处?
【4】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 “我坚信家乡的篾匠身影虽渐稀少,但不会消失”?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王
仇士鹏
①老王的炒货摊在巷子的交叉口旁。
②每天我骑车经过时,老王已经把摊支好了。瓜子、花生、核桃、葡萄干……分门别类放好,然后他笑呵呵地坐在小板凳上。从早到晚,无论我什么时候经过,都会看见老王满脸笑容地与别人说着话。即使在冬天最冷的日子里,老王也没有休息过。他披着厚厚的军大衣,手缩在袖子里,苍老的皱纹折出热情满满的笑容。“要不要来点瓜子,喷香的!”“来尝尝啊,小鹏,新上的货!”
③七年了,我从一个孩子长成了青年,而老王依然摆着自己的小摊。
④渐渐知道,老王家是郊区的。最初,老王每天都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客,后来骑不动了,才狠狠心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再后来,他眼睛不好使了,便开始卖干果、炒货。老王家里只有他一人——老伴早早去世,孩子也因车祸先走一步。可在他告诉我之前,我一直没有看出来。老王脸上的笑容始终那么和善,像是清晨明媚的阳光,带给人一天的愉悦和美好。
⑤巷子口不光有老王的炒货摊,还有刘阿姨的菜摊、张大姐的水果摊、王叔的理发店等等。如果炒货摊前找不到老王了,四处望望,必然能在别人的摊子旁找到他。没生意的时候,他就喜欢到王叔那儿聊上几句,或是和刘阿姨拉拉家常。有时候刘阿姨有事,他会主动帮忙照看摊子。偶尔。我会在老王的摊旁聊会儿天。老王总是笑眯眯的,说着过去的故事。“想当年我一天能拾一百多斤粪,走上三十里路交给生产队……三十斤换十工分,十工分能换三四毛钱呢。每天都能喝上点小酒……”有时候老王说得夸张了些,张大姐就会大声揭穿,取笑老王吹牛。老王也不以为意,哈哈大笑几声,然后接着说。老王的笑声很有特点,像浪一般一波一波的,让我们的嘴角也跟随着荡漾出欢乐的弧度。老王已经把这巷子口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天脸上都是满满的笑容。
⑥老王中午依旧守在摊位上。有时候看见他吃午饭,一个搪瓷大碗里盛满了面条,白溜溜的。老远就能听到他呼噜噜的吃面声,似乎很是香甜。一次,我与父亲闲聊时,说起巷子口的老王吃面时的样子,看着很让人嘴馋。父亲略带不屑地说:“好吃?一点油星子也没有,就用白开水煮的。”“不可能吧,好歹也应该有点菜吧,不然光有面条怎么吃啊?”“你没听刘大姐说嘛,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只吃面条子,鸡蛋都舍不得吃一个,”仔细想想,怪不得出礼时,有些吃剩下的肉莱,父亲总会打包带回去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早上送给老王。老王每次都会一个劲儿地感谢父亲,一看到我从他面前经过,就会热情地塞一把香喷喷的炒货给我吃。
⑦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看到老王,我心里总感觉有些沉沉的。一次不经意间谈起这事,老王淡淡地说:“比年轻那会儿强多了喽,当年啊,连肚子都吃不饱,现在都已经能吃上白面条了,日子好过多了。”听老王说,他们以前都是将山芋用磨磨成浆,冲成稀饭,忍住那刺鼻的酸味,一口气灌进肚里。像萝卜干什么的,都算得上美味了。哪怕是过节,菜也只有一点点的肉味,甚至连糖都要化进水里用。老王说话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一抹笑容,嘴角浅浅的弧度,从过去一直弯到未来。
⑧一天又一天,老王始终坐在他的炒货摊前。一年又一年,老王把日子守成永远绽放的笑容。
⑨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吧。
(选自《陇东报》2018年8月11日,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老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除此之外,老王还有哪些优点?
【2】第④段中,插叙老王“最初”“后来”“再后来”的生活情形,还有他的家庭境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老王的笑声很有特点,像浪一般一波一波的,让我们的嘴角也跟随着荡漾出欢乐的弧度。(从修辞的角度)
(2)有时候看见他吃午饭,一个搪瓷大碗里盛满了面条,白溜溜的,老远就能听到他呼噜噜的吃面声,似乎很是香甜。(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2、作文
请以“我的 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填“烦心(事)、憾(事)、家(事)、乐(事)、趣(事……”其中一个;②字数不少于600;书写要清楚、工整,有涂改则扣1~3分;③有真情实感;④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