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绍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层层叠叠的宅院,像迷宫一样交织和连接,殷实而不嚣张。

    ②婺源的民宅中,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③这个宅院所有的屋宇,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儒雅之美。

    ④如一个叫李坑的村庄,气势恢宏的官宅和雕梁画栋的商宅不胜枚举。

    ⑤看似不起眼的一扇小门,跨进门槛,才发现闯入的是明代某位尚书的客厅。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②⑤④③ C. ②④⑤①③ D. ②⑤④③①

  • 2、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②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③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④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⑤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⑥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A.②⑤③⑥④①

    B.①②⑤③⑥④

    C.②⑤⑥③④①

    D.①②⑥③④⑤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尽管当时只有17岁,王源曾在2017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30位最具影响力青少年之一,真是既稚嫩又锋芒毕露

    C.2020年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至,众多外地游客齐聚扬州,可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总是不以为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D.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 4、下列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启发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B.《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昆虫记》是英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著作,它不仅是一部科学百科,也是一部文学巨著。

    D.《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是全书的灵魂人物,祥子的性格变化说明了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zhāi)  肿zhàng)  妇皆知() 如释重负

    B. 异(chà) 字tiē)   目不园(kuī)  大廷广众

    C. zhuó)  屏zhàng)  慷淋漓(kǎi)  鞠躬尽瘁

    D. 猎(shè友(zhì)   扑迷离(suò)  锋芒必露

  •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忆鲁迅先生》选自《萧红全集》,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C.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D.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它是由光未然创作,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 7、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B.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孩子们安静地围坐在老师身边,屏息凝神地学习穿针、打结、包角等传统工艺。

    D.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根据地。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家圃,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两浙时,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 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 ②据:统治,割据。 ③布:铺排。④贻():赠给。 ⑤讫:完毕。⑥弥束:紧密约束。⑦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⑧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⑨伏:通“服”,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卖油翁担而立

    (2)其塔动

    (3)以金钗

    (4)尔敢轻吾射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我酌油知之/蒙辞军中多务

    B.康肃笑遣之/乃以瓦布之,动如初

    C.乃以瓦布/大兄何见事晚乎?

    D.尝射家圃/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详写卖油翁酌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人、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B.[乙]文匠师亲自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并遵照他的指导去做,终于使木塔稳定,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C.[甲][乙]两文都是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具有教育意义。

    D.[甲]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通过记叙修建木塔稳固的过程,说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5翻译下列句子。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课文填空。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暗含在最困难时往往会发生转机的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_____________→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_______

  • 11、(四)阅读《菜有菜味,鱼有鱼味》一文,完成各题。

    大刘在深山老林的水库边开了一家餐馆,做各种菜食,最出名的,是他的鱼汤。

    每天早晨,大刘早早到水库边挑选鱼,有时候,鱼刚刚从水库里捞出,活蹦乱跳的,买回家把鱼收拾利落,撒上一点点盐,腌上,开始烧锅。

    锅是从山窝窝里扒出的泥做的地锅,地锅烧柴火,柴火是树上落下的松枝落针。火苗噼噼啪啪地响着,热烈地舔着锅底,铁锅迅速感应起来,松香和铁锅相互浸润,热得烤脸。

    有路过的客人吸溜一下鼻子,大声地问:什么味道,真香!大刘笑笑,说:做鱼呢。

    用一抹白色猪油,只是把铁锅涂均匀,锅里没有一滴油,切三片生姜,放进去,刺啦一声,香气晕染得更远。

    拎着鱼尾,鱼头冲下,把鱼顺到锅底,头左尾右,完美的弧线,铁锅更加欢快地响,嗞嗞冒烟。撤火,用小火慢慢地炕,把鱼的一边炕黄,用松木做的大木铲翻面,两边炕黄。

    添火,大火又熊熊燃烧起来,加一大锅热水,水开了,上下翻腾,用中火,烧20分钟,汤浓气香。掀开锅盖,稍稍放些盐,轻轻搅拌,乳白色的鱼汤随波荡漾,像是春心荡漾的杨柳,抚着旭日的湖面。

    起锅,加一点点老陈醋,滴两滴小磨香油,放三片香菜叶子,翠绿绿的点缀着热气腾腾的湖面

    有等不及的客人大叫:这香气,越闻越饿,大刘,赶紧上啊。

    大刘把鱼盛在大汤盆里,一溜小跑,端上来,说:我给你们打个9折行不行?

    有人乐道:太行了!谁不喜欢打折啊。

    大刘说:外面有一个卖瓜子的老太太,带着个小孙女,挺可怜的,我给她们盛一碗鱼汤,好吗?客人探头一看,艳日下,真是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小女孩卖瓜子,说:麻烦你再去买两包瓜子。

    大刘端着一大碗鱼汤,送给老太太,再买两包瓜子,老太太连连作揖,从怀里拿出一个大馒头,一掰两半,和孙女欢天喜地地吃起来。

    这9折鱼汤中的一碗,有时候是送给打柴的,有时候送给卖野菜的,喝过鱼汤的人都说,大刘的鱼汤真鲜。大刘说:能不鲜吗?刚出水的鱼。

    有人说:大刘,你那鱼什么调料也不搁,为什么那么好吃?

    大刘说:菜有菜味鱼有鱼味,它本来的味。水库里的鱼喝的水是从这个山上渗出来的,地锅是这个山上的泥做的,柴火是这个山上的松枝,这么好的风水,老天早就把香气放里面了,我再放,多余。

    作家乔叶曾在一篇文章里说,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物性不会说话,它也不用说话,它的颜色、气息、质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们说话呢,说的还可能是再实不过的实话……比如西瓜瓤上火,西瓜皮却去火……橘子肉上火,橘子皮却去火,世间万事万物,金木水火土,老天早把它平衡好了。

    《红楼梦》里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吃的那口茄子,大概得用20只鸡来煨它,那已经不是吃茄子了,吃的是富贵。茄子吃到这个份上,早已失去了本真的味道,失去本真的味道,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你会不认识自己,迷失自己。

    像大刘说的,菜有菜味鱼有鱼味,人也要有人味,世界才会有香气。

    1“喝过鱼汤的人都说,大刘的鱼汤真鲜。”请概括大刘的鱼汤“真鲜”的原因。

    2大刘卖鱼汤给客人“打9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最后一段话中“人味”和“香气”两词的理解。

    4选出对选文画线句的解读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 “一点点”“两滴”“三片”等数量词,写出鱼所放的作料之少,保持了鱼的自然香。

    B. “一点点”“翠绿绿”“热气腾腾”等叠词,突出了加醋之少、菜叶色泽之绿、鱼汤热气之盛,表现了鱼的色、味俱佳。

    C. “加”“滴”“放”几个动词,写出大刘做鱼汤时的动作,表现他做鱼汤时的独特方式与认真态度。

    D. 该句与后文乔叶的“食材都有物性”以及大观园里的“茄子”相呼应,显得构思精巧。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   每个人难免有“不容易”的时候:有的不容易是外在因素带来的繁杂、艰辛、曲折……有的不容易来自内心的纠结、胆怯、难堪……做好一份职业不容易,兑现一份承诺不容易,改变一个习惯不容易;说声对不起不容易,站上领奖台不容易,有的不容易通过努力可以最终圆满,有的不容易竭尽所能也未必如愿。或许正在经历,或许已成过往,“不容易”带来的种种感悟与收获,值得珍藏。

    请以“________真的不容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3)诗歌、戏剧之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