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忻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下图所示,反映的主题是(     

    A.科举与社会流动

    B.察举与加强集权

    C.察举与社会流动

    D.科举与公平公正

  • 2、如图是战国和西汉时期农牧界线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图中农牧界线的变迁反映出(     

    A.游牧文明的不断渗透

    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抗击匈奴,开疆拓土

    D.文景之治成效很显著

  • 3、晚清时期,中国对进口商品统一按5%的极低税率课税。然而中国的茶叶等商品的出口税率则高达200%以上。1901—1911年,中国海关关税年平均税率一直保持在3.20%—4.10%。这说明(       

    A.清政府推行贸易便利政策

    B.国家极力限制重要商品出口

    C.中国能自主制定关税税率

    D.中国关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 4、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为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从200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实施表明(     

    A.政府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换

    B.国家粮食调控能力提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 5、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9月20日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7年9月,在全国首次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李素丽等5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这说明,我国(     

    A.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共识

    B.切实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方针

    C.公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D.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6、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下列图片提供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古代埃及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②罗马的复式公寓主要是贵族为了美观而建造的

    ③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帐篷便于拆装

    ④北京四合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尊老思想和对称美的审美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1954年宪法的这一规定(     

    A.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

    B.反映了三大改造成就

    C.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8、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评价曼彻斯特时说:“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段话(     

    ①肯定了工业革命的进步   ②指出了英国社会的前景

    ③分析了文明退化的原因   ④反映了城市污染的情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1619年,英国国王授予温·布德殖民地烟草采购专利权。同年宣布,国王将烟草的采购和运输权集中到有能力管理烟草的专利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购进烟草,若有违者,一经发现,将没收之。此举旨在(    

    A.积累资本发展产业革命

    B.重商富国争夺霸权

    C.控制私有经济强化王权

    D.规范商业竞争秩序

  • 10、在1946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这(     

    A.体现了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

    B.反映了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

    C.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

    D.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 11、李鸿章曾提出:“尤以人才为要,使天下有志之才,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一切教育为重。”据此可知,李鸿章兴办实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全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促进洋务企业发展

    C.落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刺激洋务运动产生

  • 12、如图为乾隆时期郎世宁等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万树园赐宴图》局部,观察该画作可以用来研究(     

    A.内忧外患的形势

    B.清军入关的史实

    C.民族事务的管理

    D.摊丁入亩的成果

  • 13、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 14、下表是联合国1961-1974年间通过的部分文件。由此可见,当时

    1961年

    《联合国发展十年:国际合作方案一》

    突出体现了民族独立与经济主权独立基础上

    的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966年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反映了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人权观点

    1974年

    《关于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宣言》《行动纲领》

    《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

    体现出国际法的原则和规范,指导着不同发

    展水平和不同经济制度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A.“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开始呈现

    B.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

    D.联合国已能真正地维护国际和平

  • 15、西周时,受封者不仅始封时要经过极严格的手续,且新君继位后,还要“再受命”“再册命”,否则“这一世族和主室疏远了,必然会没落”。这说明西周(     

    A.确立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地方人事权由中央掌握

    D.政治秩序需礼制维系

  • 16、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格劳秀斯的主张

    A.成为各国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B.有利于制止当时的战乱与纷争

    C.有效保护了个人的私有财产

    D.鼓励了当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

  • 17、下列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材料

    结论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则当涂之弟也。

    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官员均由中央任命。

    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明朝司法特别重视实践中“例”,《问刑条例》多次修订,最终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

    明朝法律体现了律例合编的特点

    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多为康熙“圣谕十六条”、雍正《圣谕广训》,并常常援引《大清律例》。

    乡约为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虽然罗马公民人数激增,住房形势日益严峻,但是罗马却将复合式公寓的高度限制在21米以下。后来因为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又规定公寓高度不能超过18米。这说明罗马(     

    A.人口压力得到缓解

    B.城市建筑领先世界

    C.积极推动城市扩张

    D.重视城市规划管理

  • 19、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连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 20、当代学者周有光在为《告别皇帝的中国》作序时说:“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专制)到民权统治(民主)。世界各国都在这同一条历史跑道上竞走,中国不是例外。”其中,可视为中国“民权统治”开始的标志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21、苏美尔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这类描述;其数学文献中则有诸多关于性群,谷物计量和土地测量的记载。由此可见苏美尔文明(     

    A.地理环境极为恶劣

    B.实用主义文学发达

    C.数学水平领先世界

    D.农业文明特征明显

  • 22、《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荨,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C.官府需求刺激运河修建

    D.长途贩运贸易十分繁荣

  • 23、《周礼·考工记》记载,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分制造木器、铜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种。此外,先秦时期的青铜制品除贵族所用的礼器、乐器、铜镜之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各种兵器和货币。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生产力进步促进手工业发展

    B.手工业门类多样且发达

    C.民营手工业生产发展较缓慢

    D.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 24、现代医疗机器人协助医生更精准地治疗病人,工业机器人协助工人完成危险、繁琐的工作等。这表明人工智能(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

    B.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

    C.拓展了科学研究的范围

    D.取代了人类生产活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提出

    (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创建,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2)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 26、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秦国,受到秦孝公重用。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 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 ,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 28、(从晚清到民国)

    问题: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上图表中标注。

    A B C D E  

    (2)请为本图表确定个适合的主题。

  • 29、(题文)李贽:

    (1)生平: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

    (2)地位: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3)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

  • 30、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 3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我国是世界上第__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32、第一篇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庶民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33、对财富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 34、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生平: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人;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2)地位: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3)著作:《象山先生全集》;

    (4)思想:心是宇宙的本原,___________就是理,宇宙便是___________,吾心便是真理;穷理的方式是___________

    2)王守仁:

    (1)生平: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2)地位: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3)著作:《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4)思想:“___________、心___________、心外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仍然是明清时期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土地利用的深入发展还与甘薯和玉米等新作物的引进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薯和玉米等原产于美洲。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传到了欧洲,以后经由不同的途径,先后传到了中国。

    材料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多在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围垦湖面以及滨江濒湖的洲滩、沮洳,或者在东部沿海地区,人们采用围垦荡地的办法以扩展耕地,即使在北方的农牧交汇地带,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到清朝后期,宣布移民实边、放垦蒙地,内蒙古草原南部的农垦规模更是空前扩大。……在鄂西山区,承平日久,生齿渐繁,虽幽崖邃谷亦筑室其下,峻岭高冈亦耕作其上然多狃于目前而忘远虑,当夏月骤雨,大水暴至,有阖庐漂荡者,有耕耘山上不及奔避,急流冲激而去者

    ——摘自《明清县志》有关论文

    (1)依据材料一, 说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耕作方面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垦殖面积扩大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农业垦殖面积扩大带来影响

     

  •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科学家把自然界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在物理学领域更是成果卓著。

    请回答:

    (1)请问:为近代物理学奠定基础的是谁?是谁创立经典力学?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什么重大的进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 38、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1)材料一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 39、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