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出对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
A.及/鲁肃/过寻阳
B.唯闻/女/叹息
C.公/亦以此/自矜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矜持(jīn) 迸发(bìng) 洗涤(dí) 发扬滋长(zī)
B.朔风(shuò) 簇新(cù) 舆论(yú) 根深蒂固(dì)
C.答理(dá) 纤维(xiān) 锃亮(zèng) 好为人师(hào)
D.找碴(chá) 供给(gòng) 执拗(niù) 摩肩接踵(zhǒng)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
B. 我们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C. 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 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
4、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B.高老头站起来语无伦次地说了半天,人们也没听清楚他到底想说什么。
C.附近的村子里有一户人家,上午刚给儿子办完婚礼,下午女儿不小心出了车祸,真是祸不单行啊!
D.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更不敢说话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B.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社区的宣传栏、楼宇门口,贴满了醒目的白底黑字“请戴口罩,做好防护”,引来了老人、青年、孩子的驻足关注。
D.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猥琐 服侍 悲天闵人 惟吾德馨
B.甲胄 炽热 言外之意 长途跋涉
C.闲瑕 凛冽 耀武扬威 以身作责
D.矜持 亵牍 颠沛流离 心有零犀
7、以下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死水》《红烛》,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选》等。
B.《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D.《卖油翁》作者是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8、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竖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澈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室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抽。搐chù:收缩。此指“央”。掉:摆动。
【1】对乙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一老河兵闻之 有牧童见之
B.当:当求之于上流 织当问婢
C.乃:乃石性坚重 今乃掉尾而斗
D.然:然则天下之事 处士笑而然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岂可据理臆断欤?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讲学家要找石头的人在上游去寻找;老河兵要找石头的人在下游去寻找。
B.牧童“笑”的原因是: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C.甲文“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物理”与现代物理学科的“物理”意思是一样的。
D.乙文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中的“奴”与“婢”都是指的丫鬟。
【5】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雄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下面题目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缩小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
【2】文中引用了很多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原话,有什么作用?
【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远行
李森祥
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图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不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妹妹们的脸上瞟。
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后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早烟。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1】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看到娘“一笑笑出满脸皱纹”,“我”“心里样然一动”。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3】文章多次写到“门”,其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4】末段画线句中的“远”和“近”如何理解?结合文意写出你的看法。
12、作文(1)题目:有你在身边,真好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