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提醒您:用耳机收听音乐,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且不要超过一小时。

    B.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C.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D.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南方的持续低温使得今年江南的春天姗姗来迟

    B.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是语无伦次

    C.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D.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chù 伏(quǎn 合度(qiān

    B. 跚( pán   视(líng 人迹至(hǎn

    C.斜( 啬(lìn 临(   轻怕重(niān

    D.dǎng   恿(sǒng wǎng 人听闻(hài

  • 4、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六一”是指“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吾一翁。”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呐喊》,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D.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 5、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比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B.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C.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D.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qīng)刻 (bì)护   头(xuán)   枯(hé)

    B. (zhōng)迹   寻(nì)   爱(mù)   酝(liàng)

    C. (jī) (piě)开 曲(juǎn)   蓄(chǔ)

    D. (chèn)职 料(qiào)   应(hè)   东方(shuò)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溜冰   纪念    圆体字    雌雄难辩

    B.薪金   夹竹桃   迥乎不同   一反即往

    C.抹杀   揩桌子   锋芒必露   警报迭起

    D.涉猎   戈壁滩   死而后已   截然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小语和文文分别准备了女英雄木兰和抗金名将姚平仲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请帮助他们理解这两个故事。

    【甲】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

    姚平仲小传(节选)

    [宋]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

    【注释】①父古:叔父姚古。②枝梧:抗拒。③童贯:北宋时期的宦官,性巧媚,权倾一时。④死士:敢死队。⑤斫营:攻入敌人的军营。

    【1】讲好故事首先要疏通文意。请结合相应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字

    方法

    相应内容

    正确解释

    ①可汗问所

    联系语境

    木兰不用尚书郎

    ②旦辞爷娘

    课内迁移

    太丘舍去

    贼平

    及鲁肃过寻阳

    ④金人入

    查字典

    A.盗匪   B.敌人   C.侵略

    【2】讲故事时要注意语气、动作、表情等。小语想要预先练讲,并完成了以下预讲设计。请你参照设计,结合句意,帮助文文完成【乙】文中划线句的讲演设计。

    示例: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设计:这句话写的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前,内心强烈的心理斗争过程。父亲年老,木兰真希望能为父亲解忧,代父从军;可自己是女儿身,又怎么能上战场杀敌呢?讲的时候可以带着叹息、忧愁的语气,也可以设计她停下织布的工作,缓缓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双眉紧锁,脸色凝重,连连叹气的样子。

    【3】故事讲完后,小语认为木兰的故事比姚平仲的故事更适合这次故事会的主题,而文文的意见正相反。对此,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两文阐述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3)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是故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古之欲________________,先治其国。(《大学》)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又见藤萝开》,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日回家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一工厂的墙边一大片紫藤萝花开得正旺,与孩子相约第二天一起去赏花。

    ②说实话从来没见过如此繁茂如此辉煌的紫藤萝,只是在宗璞和季羡林两位大师的笔下欣赏过藤萝花的壮观。宗璞的那句“花和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催人奋进,季老笔下的藤萝如泣血的冤魂,那样子令人郁闷。但此处墙边花的壮观却令见到的人不由不感叹。

    ③记得在刚毕业时呆的那所小学校里也有一株藤萝,虽然不大,但也曾细细地端详过花穗外面包着的如小船般的萼片。那时樱花飘落如雨,满地都是粉色的花瓣。树上的花瓣一动也会哗哗而落,草丛里,土地上,都是暮春的影子。这带给人些许伤感与落寞。

    ④可等你来到那堵紫色的墙边,你立时会感到一种震撼,是什么力量可让那紫色直冲蓝天?看似柔弱的触须弯弯折折,在空中探寻,在移动,如一只只手,想要抓住它能抓住的一切东西,似要把那紫色的瀑布挂上云天。顶上看不见枝叶,只是那紫色的花穗串串相连。上面的花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白光,下面的是深深的紫。开的半开的各个不同,带给人新的希望。有的花枝在空中缠在一起,形成一道紫色的花墙,透过缝隙能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⑤孩子在前面一边喊一边指挥我拍,一会儿说这串好,一会儿说那片更壮观。一会儿又摘了一串叼在嘴里好似长了紫色的胡须,令人莞尔一笑。成片的瀑布形成一道道拱形的花门,你也看不出到底是哪棵树上的花串,只是隐约能看得出一道蓝色的栅栏掩映在绿叶间。

    ⑥这道紫藤萝大约二三十米长,但不知何故,地上也有很多散乱的花枝,紫色花串恹恹着,显得楚楚可怜。一穗穗的花被砍断虬枝就那样渐归于尘土。而树上的却是那样灿烂夺目,形成一条条紫色的大瀑布。彼此在空中舞着荡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他们生命的活跃。

    ⑦那些虬枝看起来并不茁壮,纤细的枝条随地势攀缘,栅栏上,电线杆上,甚至它旁边的雪松上,它兄弟姐妹的身上,只要可以攀爬的地方,它都愿意去尝试着开辟。那些散乱在地上的也许就因为攀爬错了地方被谁逮个正着,最后惨遭杀戮的吧。你有时几乎不知道那些大瀑布般的花穗是从哪儿伸出来的?因为那些枝干看起来那么柔弱,它何以有那么巨大的能量?那也许就是生命力的神奇与魅力吧。

    ⑧我们边走边看边拍,总感觉在这紫藤花架的长廊下眼里只有花的可爱与美丽,其他暂时都不复存在。似乎一串比一串漂亮,一朵比一朵喜人,你恨不得把所有的花儿全部摄于你的镜头里,收入你的眼睛里,藏在你的心怀里。那份美让你觉得生真是一种壮观的绚丽!你怎能不热烈地欢呼,不热情地赞颂,不高傲地歌唱?

    ⑨你仔细看每一朵花,如蝶儿翩翩起舞,在绿叶的掩映下摇曳,似跟谁闪着媚眼,只要你喜欢,一定会读它千遍也不厌倦的。你满心欢喜着调整好镜头,把那份光与影摄成自己心仪的图片,那种快乐是无以名状的。

    ⑩又见藤萝开,幸福属于灿烂的鲜花,也属于爱花爱生命的每一个人。即使天阴晴不定,你也不会被阴霾所覆盖!

    【1】根据所给示例,梳理文章内容。

    见花→( )( )( )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④节加点词“一切”“只是”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⑧节划线句子改为“你一定会热烈地欢呼,热情地赞颂,高傲地歌唱”好不好?为什么?

    【3】第②节为什么要提及宗璞、季羡林两位大师笔下的藤萝花?

    【4】第③节与链接材料在叙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表达作用上有什么不同点?

    【链接材料】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宗璞《紫藤萝瀑布》)

    相同点:

    不同点:(本文)

    (链接):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 装

    周海亮

    ①1937年。南京。

    ②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

    ③第一波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他们就像在丛林里狩猎,动作越来越熟练,神色越来越悠闲。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

    ④躲在楼房里的,是最后一支战斗着的守军,只有三十多个人,只有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命令。(A)三十多个人挤在狭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他的左边挤着强子,右边挤着死去的连长。强子的手里紧攥着一挺机枪,那机枪严重变形,弯弯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子弹激起远处的尘烟,切断日本人的喊叫。他认为强子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一名合格的士兵。

    ⑤可是他呢?他是兵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他参军没几天,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军装。他跟连长说过,连长说,哦,寻一杆枪给他,就指挥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得很高,摆成了怪异的阵式。连长说他们的防线坚不可摧。可是当战斗打响,那些沙袋,霎时同兵的尸体一起飞上了天。

    ⑥他跟连长说过三次。他说他得有一身军装,有军装,才有兵的样子。连长终于恼了,他说那你随便从哪个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试了试,终于没敢。他想那样的话,那些死去的战友,就不再是兵了。他们战死了,却不再是兵,他不能这么干。……他在死人的缝隙里坚守,就像坚守在隆隆战车前的螳螂。后来他们撤进了城,躲进那栋随时可能坍塌的小楼。连长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咱们就可以散了——追上队伍,或者回家。然后弹片划过,他的脑袋仅剩一半了。他用仅剩一半的脑袋冲他微笑,他的笑容凄惨并且绝望。

    ⑦日本人迅速将他们包围,他们腹背受敌。甚至有日本士兵冲进屋子,他的枪筒几乎捅进日本人的嘴巴。子弹清脆地击穿日本人的后脑,那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拖着血丝的子弹飞向天空,天空与天空之间,尸体,尸体,尸体……他们跑向广场,他们知道战斗结束了。突围的过程异常惨烈,三十多个人,也许仅剩他一个。

    ⑧广场上挤满了人,老人,女人,医生,孩子,学生,士兵……士兵们慌慌张张将枪扔掉,又慌慌张张地脱掉自己的军装。有人将军装埋进花坛,那些花儿全都失去了头颅;(B)有人将军装投向烈焰,它们很快燃烧,如同一面面战败的旗子,却裹起阵阵腥风。脱掉军装的士兵马上挤进人群,缩着脖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他们试图用参军以前的职业来救回自己的性命。

    ⑨军装染上鲜血。军装熠熠生辉。军装五彩斑斓。军装坚硬如铁。军装躺在地上,缩在火焰里,沦为尘土,或者化为青烟。一座城沦陷了,一起沦陷的,还有军装。

    ⑩他跑过去,泪飞如雨。他从火焰里抢出一套军装,动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几乎全新的军装,没有枪眼,没有鲜血,没有褶皱,甚至没有灰尘。他将军装抖开,浓重的草绿色刺伤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废墟跪下,向军装跪下。他说,我还是兵。

    仍然有人胡乱地脱着自己的军装。他却胡乱地往身上套着陌生的军装。一模一样的军装,几个小时以前,它们还在战壕里并肩作战。连日本人都愣住了,他们赶过来,端起枪,眯起眼,却忘记扣动扳机。终于他穿戴整齐,他甚至有时间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的一声立正,向火焰和废墟行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

    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他号叫着伸手去捂,牙齿将舌头咬断。

    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情节。

    开端:南京失守,日军扑进了城,射杀每一个活动的目标。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广场上的士兵将军装脱掉,他却从火中抢出一套穿在身上。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⑥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我选__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写法,请选择其一,结合文意表述作用。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