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尔多斯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集电话、电脑、相机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我们与父母在许多方面是迥乎不同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排斥父母的借口。

    D.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有 康肃笑而遣

    B.山门圮河 当求之上流

    C.结友别 濯清涟不妖

    D.岂能暴涨携之去 众服确论

  •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提醒您:用耳机收听音乐,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且不要超过一小时。

    B.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C.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D.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一些专家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C.校园艺术节成功举办的原因,是学校有序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及家长支持配合的结果。

    D.目前,5G基站太少,5G服务常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小,网络接入困难、信号质量差。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没有立即赶路,瑶族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B.对于作文中的错别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

    C.从此,麋鹿终于结束长达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

    D.老李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可以一心一意地在学校教书了。

  •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①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②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③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④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⑤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A.②③①⑤④

    B.②⑤④③①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⑤①④

  •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这件案子扑朔迷离,让警方无从下手。

    C.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忍俊不禁笑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____

    (2)但当涉猎____

    (3)鲁肃过寻阳____

    (4)见往事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原文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城春草木深。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4)前不见古人,___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5)《游山西村》中表示经历艰辛磨难,最终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名句是_______, 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冬青树

    林海音

    为了舅母的六十整寿,我冒着酷暑到台北来。表哥表妹两对夫妇早就到了,只等迟到的我。

    我进门放下手提箱高声喊:“阿妗,我到啦!”从厨房的甬道里发出一迭声的“啊”,跟着拥出了表妹和表嫂,表哥和表妹夫也从舅舅的书房跑出来。舅母矮矮胖胖,又是放足,她擦着鼻尖的汗,拖着笨重的身躯,抢着跑出来。我见了舅母很高兴,赶忙迎上去, 舅母握住我的手,把我上下一打量,红着眼圈叹口气:“瘦了!”

    “瘦了?哪里!我临来时才在医院磅过的,比上次长了两磅呢!”舅母不满意我的答复,不住地摇头。

    “姆妈就是这样,见了谁都嚷瘦呀瘦的,都像您胖得油篓似的走不动才算数吗?” 表妹虽然结婚了,仍然改不了跟舅母抢白的习惯。我们听了都好笑,舅母用手指戳着表妹的头笑骂:“该死!该死!”我又听见舅母熟悉的骂人声了,唯有在舅母这毫无恶意的骂声里,才觉得是回到了有所依赖的家。

    这是两年来一次难得的团聚,年轻的一代,为了事业,不能守在老人的身旁,舅母口口声声说:“走远了顶好,图个清静!”其实我知道她是多么盼望孩子们都围绕在她的身边。这一次大家写信商量好,要在舅母的生日全体回家来——其实各人在外面都已成家立业了,可是提到回家,总以在舅母的身边才算真正回到了家,就因为这里有舅母。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使你安心。她安排你的生活,让你舒服得像一个懒洋洋的人,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不由得睡着了。

    可是在这个团聚的家庭里,我算是什么呢?我不过是舅父的妹妹遗留下的一个孤女, 在女孩时代便被远游的父亲寄留在这家里。舅母每见我瘦弱,总叹息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女孩,而我却以为遇到舅母是我今生最幸运的事。我曾失去许多亲人,却永远不会失去舅母,她像一棵冬青树,在我的生活里永远存在。如果我说我在这家里从无寄居之感, 那正是因了舅母的慈爱,她从没有给过我一次机会,使我感觉在这家庭里是额外的一员。我和一个表哥一个表妹共同生活,安全而快乐,舅母却偏爱说我不幸。

    舅母是旧时代中一个可爱的妇人,她之所以常常说我不幸,是因为她是一个家庭观念极浓厚的人。我的出生就是悲剧的开始,生母早死,又被父亲遗弃。后来我自己又在一次婚姻悲剧里,扮演了不幸的一方。

    舅母的生活方式,包含着新的希望与旧的道德。叩头并不是这家庭落伍的表现,而是子女奉给长辈的一些他们所喜爱的行为。如果我们那种七摇八晃的叩头法,能让舅母老夫妇开心的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舅母还照老规矩,四眼儿人不必下跪,表嫂和表妹算是免了,我和表哥表妹夫带着两个表侄一字排开跪倒在红毡子上。桌上的一对红寿烛,烛光摇曳映到舅母刚扑了粉的圆脸上,在舅母光亮的脸上,我看见一个老妇人最快乐的时光。刹那间,我忽然想,舅母真是一个懂得生活,富有生活风趣,也得到了真正的生活的女人。

    这次我们要叫一桌席孝敬舅母,可是舅母不肯,她说她愿意自己下厨,因为她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口味。“可是,您是老寿星呀!我们应当孝敬您,您怎么反倒做给我们吃?” 表妹笑着说。

    “算了吧,吃一顿明天就全滚蛋了,什么孝敬不孝敬!”舅母又骂了,可是这次骂是亲切中带着伤感的,她虽是个顶达观的女人,但是老人的心是希望归来而怕离去的,舅母又如何能例外?

    我们吃得好开心,表妹夫和老丈人猜拳,五魁首,八匹马,把舅舅要灌醉了。我们也顾不得舅母在厨房烤成什么样儿,上一道菜,喊一回好。

    和两表兄妹在一起,我一直受舅母特别的宠爱,当然是因为她对我多几分身世的怜悯。她希望我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好对我那谜样的父亲有个交代,可是在这两方面, 我都使她失望而伤心。我很惭愧一直让舅母精神上负荷沉重,她对于我的关怀远超过她的亲生子女,虽然我已成人,不需人扶助,但她的关怀也未稍减。

    舅母的生日,我画了一幅冬青树送给她,但是我知道,再多的颂词,再多的赠礼, 都不如给她一个能使她放心的表白,我许久以来想要对舅母说的是:我的身体虽仍显瘦弱,但意志却坚强;我的婚姻虽告失败,但这并不证明我从此失去光明的前途!

    (有改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冬青树》为题,是因为作者画了一幅冬青树送给了舅母。

    B.文章中的“红着眼圈叹口气”表现了舅母对“我”的关心和疼爱。

    C.“我们要叫一桌席孝敬舅母”最能表现我们对舅母的一片孝心。

    D.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方式,表达了舅母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舅母的感激。

    2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舅母骂人?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舅母认为“我”不幸,而“我”却认为“我”是幸运的?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仲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莱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教,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再数数。

    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挂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B. 第③段“大快朵颐”词写出了“我们”急切而痛快淋漓的吃相,其作用是从侧面烘托母亲的心灵手巧、厨艺精湛。

    C. 第④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场景逐渐消失了;后半句提示下文,设置悬念,暗示父亲老了,有了什么特殊状况。

    D. 从母亲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和父亲心照不宣的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让他不易察觉,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细心,理解父亲,和父亲有着深厚淳朴的感情。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加点词语有何深刻含义?)

    3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合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典故、古代典籍等,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加强真实性,使文章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如文中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一文,表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其工作的艰辛,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突出了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忠诚之心。

    【片段仿写】请你用引用的方法写一段话。(引用古诗文、资料、格言均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