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圭塘河,这条本是水质黑臭、垃圾遍布的“臭水沟”,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沥尽心血的提质改造后,没有辜负市民的厚望,涅磐重生,褪去了最初的青涩,穿上了一件深绿的裙摆。在圭塘河岸,悠游小镇,有着美不胜收的亲水空间,唯美浪漫的樱花大道,更有着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成为长沙最为瞩目的风景线之一。
A.沥尽心血 B.辜负 C.褪去 D.轰轰烈烈
2、下列句中带点的词,联系语境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毋宁:不如。
B.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羸弱:瘦弱。
C. 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考虑到将来的日子。 虞:准备。
D. 至于那条狗,它是在我第一次搬东西上岸的第二天自动跳下船来,泅到船上来找我的,后来做了我多年的忠仆。 泅:游泳。
3、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别人③以苦痛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④③②
4、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描写了来自农村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祥子与虎妞的情感线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
B.《骆驼祥子》借祥子的悲惨遭遇,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味的善良民众在病态旧社会的堕落。
C.《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是: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红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D.《海底两万里》中的捕鲸手尼德·兰是一个保守、理性的人。他说世界上的动物有两种,好吃的和不好吃;世界上的人有两种,倒霉的和不倒霉的。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②多读书、读好书,高等教育肯定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有钱、有学历的人更重要。
④当然,教养离不开文化。
⑤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表现出没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⑤③
6、下列各项使用了比喻修辞的是( )
A.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C.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D.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出去。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校对(xiào) 鲜为人知(xiǎn) 锲而不舍(qiè)
B.字帖(tiě) 深恶痛绝(wù) 忍俊不禁(jīn)
C.诘问(jié) 悲天悯人(mǐn) 忧心忡忡(chōng)
D.拖沓(tà) 姗姗来迟(shān) 目不窥园(kuì)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______)
(2)求二石兽于水中(______)
(3)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
(4)可据理臆断欤(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 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 竟不可得。(最终没有找到。)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讲学家”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做出推断,所以结果是错误的。
B. “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C. 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其他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
D. 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古诗文默写。
①我劝天公重抖擞, 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⑤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
⑥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⑦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_______(作者)《逢入京使》
⑧韩愈《晚春》中,语带揶揄并用拟人手法描绘晚春繁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里的樱桃树
陈树庆
①人是怀旧的,每当夜深人静心底就会涌起对老家院子里樱桃树的怀念。在当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
②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这难不倒和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新院刚落成,母亲欢天喜地去集市购买了棵樱桃树,把它种在小院里。父亲说,很难栽活的,可母亲喜滋滋的说,咱家人气旺,人旺树也旺,能栽活的。还真让母亲说中了,当年樱桃树发出了旁枝,郁郁葱葱,枝叶茂盛,次年的春天开花结果。樱桃成了我的念想,年年盼着结出甜美的果实。
③一到春天,伴着春鸟儿的欢叫声,樱桃树一夜之间披缀出无数的小绿芽,含情脉脉。在一片春光中变成一树灿烂缤纷的樱花,簇拥着铺满枝丫,素雅,粉嫩,以热闹姿态,在樱桃树上,跳跃、摇曳,花香满院。微风一吹,樱花随风飘舞,如雪纷,如蝶舞,整个院落成了樱花的世界。樱桃花儿谢后,长出了樱桃,一抓儿一抓儿的,像珍珠玛瑙,好看极了。在阳光下或春雨中,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慢慢地由小变大,由青变黄,最后成了诱人的红色,樱桃熟了。樱桃一熟,引来各色鸟儿聚集在树上,啄食甘甜的果实,叫着悦耳的歌声,不几天地上会积一层连皮带肉的核,与核一起存在的,是一泡泡或白或灰酸臭的鸟屎。樱桃在绿叶中闪动着红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在绿叶间忽隐忽现,勾着我的眼睛和馋虫。
④清贫岁月里,樱桃难觅,母亲用小盅盛得三四,作为招待上宾的美味。而我最渴望的,是可以吃到樱桃,用弹弓去打我没见过的鸟。每天放学,偷偷地溜到樱桃树下凝望。只要母亲不在,站在凳子上偷摘红透的樱桃吃。村里的孩子们成天围着我家打转转,情景像过节一样。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说是乡里乡亲都是一个庄的人,吃几颗樱桃不算啥,大家都来尝尝,明年又是好收成。一棵樱桃树,繁衍成数棵,为街坊邻里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参加工作,从那时起,我的工作常年流动,而且行走的脚步离家乡越来越远。每年回乡探亲,与母亲聊起当年亲手栽下的樱桃树。她说,樱桃红了时,就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远隔千里之外的我,理解母亲对我的思念之情,也想象着樱桃成熟时的情景。
⑤现在,樱桃树已长成比老屋还高出许多的大树,树丫斜伸到天井中间,将整个树冠撑得像一把巨伞,绿绿茵茵遮住老屋的半个四合院。每年照样开出一树樱花,结满一树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夏日,无数鲜亮光洁的绿叶组成一道散暑消凉的屏障,庭院变成纳凉的胜地。秋日,樱桃树散尽最后一片枯叶,还一片碧蓝的秋空。冬日,樱桃树变成玉树琼枝,装扮得银装素裹。相比于夏、秋、冬季,我更渴望春天的到来,樱桃树开花时,满院子的芳香,飘落的樱花也是一道风景。倒不是我特别地爱恋樱花,而是樱花过后,满树挂满的樱桃。
⑥樱桃树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如今,再到乡间去走一走,大棚栽培出来的樱桃可以经常买来尝。而我,根扎在故土之外,枝干、叶子伸向了远方。经历了一冬考验的植物们,在春雷乍动的惊蛰之后,不管怎样的春暖春寒,开花、发芽,无一不是在展示崭新的自己,就像老家院子中的那棵经历了一番沧桑的樱桃树,依旧在春风中微笑,真想回去看看母亲栽种的那棵樱桃树。
(选自《新青年》)
【1】围绕“樱桃树”,这些年“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樱桃树并不吸引“我”-----__________——— __________ ———“我”怀念樱桃树
【2】开篇“我”为什么说“在当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请结合全文分析。
【3】品析语言。
⑴在一片春光中变成一树灿烂缤纷的樱花,簇拥着铺满枝丫,素雅,粉嫩,以热闹姿态,在樱桃树上,跳跃、摇曳,花香满院。(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⑵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以“时光里的樱桃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
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上海恳求入党。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中国革命的强烈愿望。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中国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心灯不灭,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④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2.1 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华为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
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
⑥有人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把绊脚石当作垫脚石的人并不多。只要有信念这块磨刀石,人生的刀刃必能斩断前行中的一切险阻。
(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第①段有何作用?
【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材料可以放在第③段的结尾,并说明理由。
【甲】屠呦呦工作的实验室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因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埋头从事中药研究,终于研制出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乙】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
12、请从下列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题目(1)
步入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书籍、音乐、亲情、友情、拼搏、奋斗……始终伴随你左右,如影随形,让你幸福、快乐、成长。
请以“如影随形”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运用恰当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题目(2)请以“最懂我的那个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出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