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泰山国际登山节开幕在即,泰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宗璞,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不沉的湖》《三生石》等。
B.彭荆风,作家,代表作有《鹿衔草》《芦笙恋歌》《边寨烽火》等。
C.《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散文选集》,这部散文集也是宗璞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
D.《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全文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A.三打白骨精 B.大闹天宫 C.车迟国斗法 D.真假美猴王
4、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谣言 锲而不舍 B.秩序 徽不足道
C.繁琐 大廷广众 D.烦燥 侮人不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1月16日,我国“氢确之父”于敏在北京溘然长逝,马革裹尸。
B. 他年方十一,却已能绘出如此意境空灵的山水面,的确令人刮目相待啊!
C. 老师反复提醒他注意书写,可他的字依然如群蚁排衙,潦草不堪。
D. 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6、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日照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斗牛而废耕
卫懿公好禽兽,见牴牛①而说之,禄②其牧人如中士③。宁子谏曰:“岂可!牛之用于耕而不在牴。牴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牴者,贾④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释耕而教牴,农官弗能禁。
(注) ① 牴(dī)牛:斗牛 ②禄:俸禄 中士:官职名称,仅次于大夫。
贾:同“价”,价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见牴牛而说之 说(______)(2)牧牛者皆释耕而教牴 释(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君人者不以欲妨民。__________________
【3】卫国放牛的人不去农耕而去训练牴牛的原因是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本文告诉我们“使物用人”的原则是
A.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 B.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C.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D.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决定
9、名句默写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杜甫在《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在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4)《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台阶(节选)
李森祥
①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②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③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④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⑤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⑥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⑦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⑧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⑨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15字以内)。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3】结合选文,分析“父亲”这一形象。
【4】从文章结尾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这句话中,有人读出了“悲哀”,有人读出了“怜惜”,有人读出了“无奈”。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请作简析。
【5】像“父亲”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台阶”。你心中的“台阶”是什么呢?你将如何去实现这一“台阶”?
11、阅读课文《老王》选段,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质朴,描写细腻而真实,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B.第①段中的“镶嵌”是比拟、夸张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当时身体僵直的形态。
C.老王给作者送鸡蛋,一是因为他不吃鸡蛋,二是他想用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表达谢意。
D.第⑨段中画线部分是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
【2】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什么要这样写?________
【3】选段中,作者的善良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回答。________
12、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怯懦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神令我们愉悦……在你的经历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样的眼神呢?
请以“一个令我____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