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3题,共 115分)
  • 1、如图为1953年徐甫堡创作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当时人们(     

    A.艰苦奋斗加快恢复国民经济

    B.勇于创新推动国家工业发展

    C.自力更生摆脱外国技术封锁

    D.群策群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 2、晚清政府于1901年后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进行的改革,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而且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些改革(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爆发

    B.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

    C.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

    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条件

  • 3、如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变化,这反映出(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11—2015年

    41.9

    11.3

    37.4

    9.4

    /

    2016—2021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

    A.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B.国际货币多元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C.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结构正在形成

    D.美元丧失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 4、贞元三年(787年),唐德宗询问长安郊外农民:“仍岁颇稔,何不乐乎?”答曰:“盖由陛下诏令不信于人所以然也。前诏云:‘于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两税而诛求者殆过之。”这说明唐朝(       

    A.存在两税之外的附加税

    B.中央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两税法在基层名存实亡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权威

  • 5、基于不同的标准,学界对国际法史可以进行不同的分期。下表是美国国际法学者芬威克关于国际法历史阶段的划分。据表格内容可知,该学者划分国际法阶段的依据是(     

    阶段

    划分

    第一阶段

    从古代东方诸国到罗马灭亡

    第二阶段

    从神圣罗马帝国到三十年战争

    第三阶段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到维也纳会议

    第四阶段

    从维也纳会议到海牙和会

    第五阶段

    从海牙和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第六阶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一战结束

    第七阶段

    从巴黎和会、国际联盟成立到现在

    A.各国力量变化

    B.思想解放程

    C.经济发展水平

    D.全球化进程

  • 6、在宋朝,被封授为土官的少数民族首领不仅建立了士兵,还“始创城寨,比之内地”。他们利用中央王朝给予的权力,将原来属于氏族公社公有的土地变成了土官私有,使土官从村社头人蜕变为封建领主,而村社人民则沦为对土官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农奴。由此可知,宋代土官的设置(     

    A.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

    B.促进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进程

    C.加速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

    D.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演变

  • 7、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僭主政治达到顶峰,雅典、麦加拉、科林斯等城邦都曾建立僭主政治,但斯巴达却始终保持着政治稳定,没有产生僭主政治。下列关于斯巴达未产生僭主政治原因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缺乏形成僭主政治的社会环境

    B.王权受多重制约

    C.军事教育体系强化了集体意识

    D.工商业经济繁荣

  • 8、“古代中国通过这种考试制度,所有贤能的人都给招募到小心地保持考试制度纯洁性的政府中来,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最贫穷的人,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下列对“考试制度”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

    B.隋唐时期形成和完善

    C.两宋时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明清时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9、有学者认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有‘运作’、有‘过程’才有‘制度’,不处于过程之中也就无所谓‘制度’”。该学者主张研究制度史必须(     

    A.探讨现实政治中实际运作的“活”的制度史

    B.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社会历史变迁

    C.基于人类学对作为基调的日常统治加以研究

    D.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 10、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国家多次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对此中国政府做出的有力回应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D.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 11、中世纪时期,骑士要为封君服军役。12世纪,英国出现以钱代役的“盾牌钱”制度并逐渐流行,雇佣兵由此出现。到14世纪,英法军队都建立起军饷制,国王更多地依靠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军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骑士地位提高

    B.王权逐渐加强

    C.近代军队建立

    D.商品经济发展

  • 1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见古代乡村自治自律的基础是(     

    A.社会基层单位的宗法教化

    B.官府对乡村治理的重视

    C.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D.由官府强制执行

  • 13、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地理分布图(局部),该图的状况可用来说明(     

    A.中原地区经济领先地位丧失

    B.南方地区绘画水平超过北方

    C.政局影响地区绘画发展走向

    D.西北绘画深受中原地区影响

  • 14、日本长期遵循“脱亚入欧”“脱亚入美”的外交战略,但冷战后日本认识到要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的大国,没有地区性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每届内阁都高度关注亚洲。日本国会于2001年通过修正案,放宽自卫队参加维和行动的限制,试图实现海外派兵。这表明日本(     

    A.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B.极力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

    C.已经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D.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15、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的州县官员条例强调,县令“亲临里甲,务要明播条章,不致长奸损良,如此上下之分定,民知有依,巨细事务,诉有所归”。此举旨在(     

    A.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宣扬儒家纲常伦理

    D.整顿基层管理队伍

  • 16、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贮藏在粮仓和牲圈了,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的发展。因而,像诸如基本机械原理的发现,纺织、犁耕、轮作制陶以及冶金术的许多发明的迅速出现,就绝非偶然。作者重在说明(     

    A.农业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C.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

    D.农业的出现导致了社会生产关系重大变化

  • 17、与欧陆相比,英美更善于把道德和政治问题转为法律问题,把法律问题转为司法问题,把司法问题转为程序问题,这样英美法院就具有了创制法律的广阔空间。这表明英美法系

    A.优于大陆法系

    B.具有历史连续性

    C.法官地位突出

    D.与政治、道德脱节

  • 18、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 19、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20、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共产党员46名,占三分之一。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9名常驻议员中有3名共产党员,会议选出的边区政府18名委员中有7名共产党员,略超过三分之一。这些做法(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运动和政权建设

    C.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边区政府的领导

    D.表明各根据地均建立了“三三制”政权

  • 21、如表是1960—1980年欧美部分国家公共福利支出(包括现金支出和健康保险)占GDP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瑞典

    10.8

    16.7

    25.9

    德国

    18.1

    19.5

    25.7

    英国

    10.2

    13.2

    16.4

    美国

    7.3

    10.4

    15.0

    A.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B.国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坏

    C.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

    D.政府社会保障不断发展

  • 22、金代科举初期根据南北士人素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辽人试词赋,北宋旧土人试经义,后发展为“南北通选”,仅设词赋科。并专为女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开设了策论进士科。据此可知,金代科举制(       

    A.体现了继承创新

    B.实现了民族平等

    C.满足了人才需求

    D.阻碍了阶层流动

  • 2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大领土,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九二共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二、 (共1题,共 5分)
  • 24、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定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三、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20世纪上半期,_______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_______》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 26、印象画派

    (1)背景: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兴起。

    (2)特点: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强调捕捉⑫______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烈主张⑬______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3)代表:法国莫奈的⑭_________;荷兰凡高的⑮_________;法国⑯______擅长画静物,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 27、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 28、1945年,___________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__________和国际收支平衡。

  • 29、代表:西班牙毕加索的⑲______________

  • 30、民生思想:受到中国____________的重要启迪。对“天下为公”十分赞赏,把“大同”视作自己的“理想国”。

  • 31、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 32、_____》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典______文学的基础。

  • 33、商鞅变法改革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B.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C.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D.改革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决心

    E.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 34、影响

    (1)牛顿力学是____________和天文学的基础。

    (2)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的开始。

    (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时代。

    (4)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加速了农村两极分化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 36、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37、从公元1500年前后至今,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请回答:

    (1)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主要有哪些?

    (3)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你认为互联网对经济全球化有何作用?

  • 38、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任举三位?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三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请在他们的主要思想后面对应写出他们的名字。

    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4)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请谈谈你的认识。

  • 39、简述启蒙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
三、填空题
四、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