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阳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后,李明决心改掉自己写字草率的毛病。

    B. 当清晨第一屡阳光叫醒沉睡的大海,无限的生命在跟着海浪澎湃

    C. 鲁智深听说镇关西强占民女,顿时怒目圆睁,气冲斗牛

    D. 聂海胜是我们中国又一位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基(diàn)             (yè)            目不园(guī)            海市楼(shèn)

    B.育(bǔ)                 驿道(yì)            气冲牛(dòu)            然入梦(hān)

    C.元(xūn)               鸣(háo)          息万变(shùn)          毛骨然(sǒng)

    D.调(gēng)             (jiáo)        躬尽瘁(jū)             人不倦(huì)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

    C.他不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且还身体力行,常常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给身边的人送去温暖。

    D.想要改变国家的困境,我们青年任重道远,无可卸责。

  •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骆驼祥子》中,老舍把一个“小人物”写活了。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让我们看到当时的劳苦大众与命运的抗争是多么的艰难。小说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还描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幅具有浓郁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C.《海底两万里》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中,尼摩船长驾驶的潜水艇叫“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生物学者阿龙纳斯的仆人叫康塞尔;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

    D.小萝卜头、江姐、许云峰都是罗广斌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形象,梁三老汉和梁生宝是柳青《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

  • 5、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先生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B.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C. 美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许多人把它记于自己的笔记本上,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D. 在《太空一日》中,杨利伟讲述了自己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 6、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样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B. 祥子被杨先生叫去拉包月,在相处中,祥子把杨先生当作“圣人”。

    C. 曹先生因为被自己的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孙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又回到了人和车行。

    D. 虎妞因为难产与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过世了,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

  •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纠正自身缺点时,要分析并查找出造成缺点的原因。

    B.通过学校组织的体验活动,使我们扩大了视野,明确了目标。

    C.八仙山峰奇谷狭,林幽水秀,九月的八仙山是人们出游登高的好地方。

    D.在平时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       ②鲜有

    ③全石以为       ④日光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B.(甲)文章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C.(乙)文章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D.(乙)文章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静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4古人往往通过景物含蓄地传递自己的志趣和情感,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请结合(甲)或(乙),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天空很蓝

    ①比尔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被派遣到海军第七陆战队第一特遣队。比尔兴冲冲地前去报到。一周后,他还没来得及充分欣赏和享受那迷人的海滩、和煦的阳光,他所在的部队就奉命开赴沙漠地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②对比尔来说,这次训练令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可以领略到沙漠美丽的风光,紧张的是他不知道即将开始的生活是什么样。然而,初见广袤的沙漠的喜悦和兴奋,仅仅在他的内心停留了那么两三天,便被严酷的生存训练所吞噬。

    ③比尔躺在自己的沙窝里,一分一秒地忍受着耐力训练给他带来的孤寂与焦躁。他想找个人聊一聊,可他离最近的列兵约翰也有30米远,他们无法交谈;他想睡一会儿,可又怕毒蛇和沙暴的突然袭击。他只感觉眼前漫天的黄沙仿佛是一台榨油机,正一点一点将他内心的那份坚强与自信榨干。

    然而,这一切只是他们这次训练的开始。

    ⑤他苦苦煎熬了15天,终于给他的父亲——一位陆军将军写了封信,希望父亲能利用他在军界的关系将他调离特遣队。之后,父亲的回信便成了他每日军营生活中唯一的希望。

    ⑥一周后,他接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在信中只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一间狭窄的囚室里,关着两个人,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蓝色的天空中的小鸟自由地翱翔;另一个人总是关注高墙和铁丝网。前者的内心豁达而高远,后者的心里却充满了焦躁与恐惧。半年后,后者因忧郁死在狱中;前者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⑦同样的环境为什么孕育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还有什么事情比一个人每天努力地活下去更了不起呢?还有什么能够比一个人每天早上醒来,看见早上的阳光、蓝天,更令人愉快呢?如此一想,比尔的心窗亮了。

    ⑧接下来的训练中比尔的内心又充满了活力。他没有辜负父亲的用心,并在那次艰苦的训练中,因表现出色而获得嘉奖。

    ⑨人生中,确实会有许多问题困扰着你,不同的是,同样的困境中,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有人只希望脱离苦海,有人却希望获得应付问题的力量。

    【1】第③段中比尔内心的“坚强与自信”为什么会被一点一点榨干?

    【2】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比尔的父亲在回信内容中只讲了一个故事,用意是什么?

    【4】联系全文内容概括比尔的心理变化过程。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仲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莱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教,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再数数。

    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挂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B. 第③段“大快朵颐”词写出了“我们”急切而痛快淋漓的吃相,其作用是从侧面烘托母亲的心灵手巧、厨艺精湛。

    C. 第④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场景逐渐消失了;后半句提示下文,设置悬念,暗示父亲老了,有了什么特殊状况。

    D. 从母亲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和父亲心照不宣的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让他不易察觉,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细心,理解父亲,和父亲有着深厚淳朴的感情。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加点词语有何深刻含义?)

    3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合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我为   歌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划线部分可以填写你欣赏的景或物,或你敬佩的人,也可以是你崇敬的某种高贵的精神……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卷面书写整洁美观可另加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