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写词语。
(1) 一瞬间(表示时间短) :____ 、____、____ 、_____
(2)描写日落的四字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3)赤朱丹彤(四字并列) :_____ 、____、____ 、____
2、《草原》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现代著名(_______),原名(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她独自一人在海滨散步,无名的qī liánɡ( )和jì mò( )之感xí rǎo( )着她,让她感到有一点儿kǒnɡ jù( ),甚至想找一个人liáo tiān( ),她努力kònɡ zhì( )着自己的情绪,绕过沙滩上的zhà lán( ),迅速地回到了宾馆的房间。
4、查字典。
1.“开拓”的“拓”的读音是 ,共有 画,“拓”的意思是“开辟,扩充”
2.“矗”的读音是 ,共有 画,第十画是 ,我也能写出四个这种字形的字: 。
5、形近字组词
泰(_____) 彻(_____) 迁(_____) 炊(_____) 衰(_____)
秦(_____) 切(_____) 歼(_____) 吹(_____) 哀(_____)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 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 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 《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 《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 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3】《江南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樵父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这首歌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
8、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豆角鼓
有一个在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生。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当我摘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我们就把新疆铃称为“豆角鼓”。“
以后是十年,我们只有很少的来往,但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愉快地生活着。一天,他妻子来电话,说他得了喉癌,手术后在家静养,如果我有时间的话,请给他去个电话。我连连答应,说明天就做。他妻子略略停了一下说:“和他通话时请您尽量多说,他会非常入神地听。但是,他不会回答你,因为他无法说话。“
第二天,我给他打了电话。当我说出他的名字后,回答是长久的沉默,我习惯地等待着因答,猛然意识到,我是不可能得到回音的,我便自顾自地说下去,确知他就在电线的那一端,静静地聆听着。自言自语久了,没有反响也没有回馈,甚至连喘息的声音也没有,感觉很是怪异,好像你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棉花垛……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来电话说,他很高兴,很感谢,希望我以后常常给他打电话,我答应了,但拖延了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加大声的感受太特别了。后来,我终于再次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当我说完“你是xx吗?我是你幼儿园的同桌啊……”我停顿了一下,并不是等待他的回答只是喘了一口气,预备径自说下去,就在这个短暂的间歇里我听到了细太碎哗啦啦声……这是什么响动?啊,是豆角鼓被人用力摇动的声音!
那一瞬,我热泪盈眶。人间的温情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那一天,每当我说完一段话的时候,就有哗啦哗的声音响起,一如当年我们共同把择好的豆角倒进菜筐。
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长久一________ 熟识—________ 怪异—________
【2】“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这里的“特别”具体体现在哪里?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3】“我”第一次给他打电话,是在自言自语,而第二次却能听到熟悉的豆角鼓的声音。从中“我”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这“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述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见微知著(______): A.明显; B.写作,编; C.著作
(2)锲而不舍(______):A.坚持; B.雕刻; C.放弃
【3】第二自然段中,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指的是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应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 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 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5】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 用具体事实说明真理。
B. 前后照应的写法。
C. 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6】读了这个片段后,你一定也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阅读中享受快乐!
成长的桥(节选)
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的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 ?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某某,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贵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委屈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我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把课本煮了熬汤喝,像皮皮鲁那样,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重大转变。
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台下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的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地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缓而又焦虑、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我知道是为了什么?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通知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居然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标点改错:(文中有三处标点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________)
(2)后来听说:(________)
(3)我知道是为了什么?(________)
【2】皮皮鲁是________童话中的人物,妹妹叫________,舒克与贝塔是两只可爱的_______。
【3】列举父母为你所做的、影响你的行为例子_______,_______。
【4】“成长的桥”的本体_________________。
12、风雨中的三轮车
突袭而来的夏日风呜呜叫着,时而紧贴地面,将街头的纸屑高高扬起,时而窜上天空,
将一朵朵黑羊般的云驾赶到一块。于是,天色迅疾阴沉下来。顷刻间,倾益大雨从天而降。急雨如箭,行人躲在屋檐下,仰望着墨泼的天空。就在这时,“叮铃铃……”驶来一辆辆棕色的三轮车,它们像惊涛骇浪中浩荡而来的小船。
“上车……每位两元”,三轮车工人迎着风雨呼喊。
困在雨中的行人争先恐后登上车。棕色的三轮车在风雨中唱着欢乐的歌。
“叮铃铃……”一辆最年轻的三轮车,绕城一圈后就要返航了。霎时,他仿佛忆起大街拐角处,还有三双忧郁的眼睛。他们蜷缩在屋檐下,小小的单衣早被雨水溅湿,只有紧搂在怀中的小书包还没有沾上一滴水。
“掉头!”年轻的三轮车在风雨中勇往直前。
“叔叔……我、我们……没钱……”三个小孩可怜的声音在颤抖。
谁说我们认钱不认人 年轻的三轮车愤怒地大叫 我不要钱 这沙哑的声音撕开雨帘 在与暴雨的碰撞中闪着光芒
在这座被夜色笼罩着,被短暂的暴雨统治着的小城中,这辆三轮车严严地垂下了湿透了的帆布,载着三个小孩子,穿过风雨,向前驶去,一路上留下一串新歌。
【1】给第10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疾( )
仰望( )
霎时( )
【3】省略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停顿;
②表示内容的省略;
③表示声音的延续;
④表示说话
结结巴巴。
“叮铃铃……”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叔叔……我,我们……没钱……”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4】“只有紧搂在怀里的小书包还没沾上一滴水”,读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
【5】短文中有很多比喻句和拟人句,你最喜欢哪一句,在文中找出并说说理由。
句子:
理由: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味道
腊八节这天早晨,我醒得特别早,四点钟左右就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醒来,头脑中就一 直闪着小时候母亲给我们熬腊八粥以及我们兄妹几个喝腊八粥的情景。
小时候,每年到了腊八节这天,母亲一大早就把预先准备好的蚕豆、花生仁、红枣、绿豆、黄豆、赤豆之类的东西拿出来洗干净,浸泡好,然后开始熬腊八粥。母亲说,要得粥好吃,九样不同色。
我缠着母亲问,什么是腊月?母亲告诉我,腊月,就是快要过年的这个月。我一听说马上 要过年了,心里很高兴,因为我知道,过年就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了。母亲没有文化,却用 她最令人感到快乐的语言诠释了腊月,诠释了腊八粥。
到了中午,一锅香喷喷、热腾腾的腊八粥熬好了。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然后端给我 们,并嘱咐我们慢慢喝,别烫着,锅里多着呢!母亲知道我是急脾气,一副急吼吼的样子,便用 指头轻轻撼了 一下我的额头,说:“看你,像那百年才吃过腊八粥似的,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我争辩道:“我吃的是腊八粥,不是热豆腐。”母亲佯装生气了,嗔怪地说:“就你小嘴会说。”说着,母亲便用嘴轻轻往我粥碗里吹凉风。
【1】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__________)
【2】我一听到马上要过年,为什么感到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的意思是 。“热豆腐”在短文中 指 ,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的性格是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 。
【4】画“ ”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_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__的乐谱。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_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__的乐谱。
【2】用“_____”在文段中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从画“_____”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16、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说:“我已经在两个星期以前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一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9、按照要求写句子。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开心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