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鸡西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写出画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1)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

    (3)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 )

    (4)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 )

    (5)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

  • 2、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______

    A、他是一位盛唐诗人。

    B、他通常被视为山水田园赋诗人。

    C、他在安史之乱中做了安禄山大燕国的伪官。

    D、他的名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流传千古。

  • 3、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1.读书须有意,__________

    2.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3.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

    4.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5.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

  • 4、把句中加点的部分换成相应的四字词语。

    (1)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

    (2)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

    (3)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

    (4)父亲没有回答( )

  • 5、按要求写合适的成语。

    1)心急如焚(带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有关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 yuè     yán  yáng 

    莲蓬 ( bāo      赖(wáng wú

    好(méi mèi       wēn ǎo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___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  ) 荒(  )

    锄(  ) 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 8、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①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②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精神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③“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④“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

    ⑤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各自的手机号报给我……”

    ⑥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⑦“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⑧A.“去买一个啊。”我想了一下,不假思索地说。

    ⑨“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支撑。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⑩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B.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陋……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C.许久,我站在那里,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甚至有一种惭愧、自责。

    我朝着男生走出去的门口的方向说了声“对不起”,然后面朝着几十个和他一样年轻的面容,大声说了句“对不起”。

    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我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忽然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很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

    (有删改)

    1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空。

    _____——_____——自责、失败感——真诚、成熟

    3段运用了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题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男生感动的眼泪,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B.男生的眼泪使“我”内心不安,“我”觉得做事情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才行。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 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这段话中最大的一穗是指_________ 颗粒饱满的麦穗’”是指_________ ;“眼前的一穗是指________ 

    2写出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本文的线索是(          )。

    A.干果

    B.腊八粥

    C.家

    D.供佛

    【2】下列不属于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的是哪一项?(             

    A.糯米

    B.各种糖

    C.各种豆子和芝麻

    D.红枣、桂圆、花生等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和外婆都逝世于农历腊八。

    B.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C.“我”和母亲每年煮腊八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

    D.腊八粥本来是用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星宿。

    【4】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下面是奇奇为“腊八美食”栏目撰写的关于腊八粥的介绍语。

    ①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小米、红枣、杏仁、芝麻、莲子、板栗等多种食材敖制的粥。单是闻上一闻,就能让你不住地口水,更别说是将那甜甜腻的粥送入口中了。

    ②要煮一碗腊八粥,你需要在准备好食材后,完成以下几步。第一步,把准备好的豆类放在水中,泡发至仲胀;第二步,放水入锅,待水蒸腾后倒入所有食材,边煮边用子搅乱;第三步,开小火慢煮,待粥变浓绸时放入冰糖。冰糖融化后,一锅香浓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③腊八一碗粥,明年好兆头,它寓意着年年有余。寒冬腊月最好的美食,大抵非它莫属了。

    【1】你想给介绍语中易读错的字注音,方便同学们阅读。

    口水( )             甜甜( )            ( )

    【2】校对小组完成校对后,指出了介绍语中的三个问题,请你解决。

    (1)下面是介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请你修改。

    ①敖   改正:________            ②仲   改正:_____            ③绸   改正:_____

    (2)介绍语中“蒸腾”“搅乱”这两个词使用不当,请将其替换为更恰当的词语。

    ①蒸腾   可替换为_______               ②搅乱   可替换为_______

    (3)介绍语中有关腊八粥的习俗寓意表述有误,请你告诉奇奇。(语文园地知识点)

    奇奇,“年年有余”是指________这一习俗的寓意,而喝腊八粥的寓意是_______

  •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搅拌。______

    (2)更加、越发。______

    (3)卸劲、失望。______

    2“那我饿了!”里面的“那”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______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______

    (3)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______

    5这一部分写了八儿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读《只希望能给你一点快乐》,完成下列各题。

    只希望能给你一点快乐

    ①做起事来丢三落四的“没头脑”,别别扭扭、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的“不高兴”,这两个诙谐幽默的经典儿童文学形象自1956年诞生,如今已经66岁。而将这两个形象创造出来,让他们陪伴了几代人的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在今年5月19日,刚刚度过了他100岁的生日。

    ②任溶溶不仅是作家,更是儿童文学翻译家,自1946年出版第一本外国儿童翻译作品至今,他一直笔耕不辍,先后翻译了《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小熊维尼》《夏洛的网》等数以百计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一张纸,一支笔,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一页一页'爬格子’。”这是任溶溶之子任容康印象中父亲的日常,他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写到了现在。

    ③有趣且乐观,是熟识任溶溶的人最常提及的两个词。无论面对面聊天,还是电话里说话,时不时就听到哈哈哈。有一次,老朋友孙建江去看他,他见面第一句就是“孙悟空来见猪八戒了,哈哈哈……”孙建江仔细一想,自己姓孙属猴,而任老属猪,进入鲐背之年后需要整天戴着呼吸器,只有吃饭喝水才摘下来,呼吸器像长嘴巴,他就自嘲为猪八戒了。

    ④法国作家圣埃克苏里说:“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可惜很少有人记得。”任溶溶无疑记得,而且,这个“孩子”一生没有离开过他。任溶溶说了很多次:“我写儿童诗,很多的创作都在写小时候的自己。”他也说,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没有被他遗忘的“孩子”成为他翻译和创作儿童文学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⑤所以,怎么会不快活呢?他写的上百首童诗中,有一首叫《怎么都快乐》:“一个人玩,很好!独自一个,静悄悄的……两个人玩,很好!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三个人玩,很好……”这首诗2017 年被收录进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⑥《没头脑和不高兴》出版时,任溶溶为大读者和小读者都写下一段话。他对小读者说:“这本书当然是献给你们的,我一辈子就是为你们写书。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它能给你一点快乐。”他对大读者说:“你好,祝贺你长大成人了!不过我也有一个希望,就是你们小时候读我的书,如今觉得我没骗你们。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笔耕不辍”的意思。

    笔耕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觉得任溶溶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读过哪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请联系上文并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凉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腾空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 18、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我们身边的科学

    要求:细心观察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发现科学的踪迹,积极思考,感受科学的作用和魅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