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但是我们想到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___________。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它是______于1944年9月8日在______同志的追悼会上的______

    2.元元犯了错误,但他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她;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是在告诫我们孝顺父母要从当下做起。

    3.诗可写景,李贺《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了边塞风光;诗可言志,于谦在《石灰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

  • 2、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请用“严”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1.挫折来临时,大家要经得起______的考验。

    2.在公共场合,______随地吐痰。

    3.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我们一定要______处理。

    4.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的话,将会产生极其______的后果。

  • 4、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斗杀   一____木筏   一____乐土

    ____人家   一____沙发 一____太阳光

  • 5、读句子,写词语。

    1.我nuó dònɡ__________了一下身子,凝视着窗外。mínɡ mèi__________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房间,照射在zhàn kāi__________的绣球花上。

    2.弟弟因贪玩dān wu__________了回家吃午饭,奶奶为此niàn dɑo__________了半天,弟弟róu cuō__________着衣角,不停地道歉,请求奶奶yuán liànɡ__________

    3.一声巨响将睡梦中的婴儿吵醒,他jīnɡ huānɡ__________地睁开眼睛yī wēi__________进母亲的怀里,母亲qīn wěn__________着他的脸颊安慰他。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 7、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练习。

    为了让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花草。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1这段话作者表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之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的“绿色卫士”有什么作用呢?请概括为两点。

    第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选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或: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

    【5】请把画线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恶劣的___  严峻的___  晶莹的___  破旧的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艰苦——___ 好像——___ 带领——___ 严格——___

    【3】“丰碑”原指什么?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拓展。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dān 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dǎo 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可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____________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打“√”。

    【2】结合时代背景,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章语意完整。

    【3】用“____”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____(A.自然 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

    B.行军途中,战士们的脚都泡坏了,炊事班战士不顾劳累,每天为同志们烧水烫脚。

    【6】你还知道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请至少列举三个故事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的书写。节开播以来,国制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年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1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怎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陈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1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花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脑力劳动是指___________ 体力劳动是指___________

    3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背痛”“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 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句话中的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风景线。

    “心愿”,顾名思义,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实现的愿望。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流畅,表达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