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但是我们想到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___________。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它是______于1944年9月8日在______同志的追悼会上的______。
2.元元犯了错误,但他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她;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是在告诫我们孝顺父母要从当下做起。
3.诗可写景,李贺《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了边塞风光;诗可言志,于谦在《石灰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
2、形近字组词。
弗( ) 辩( ) 盐( ) 价( ) 拦( ) 恶( ) 摔( )
佛( ) 辨( ) 监( ) 阶( ) 栏( ) 恋( ) 蟀( )
3、请用“严”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1.挫折来临时,大家要经得起______的考验。
2.在公共场合,______随地吐痰。
3.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我们一定要______处理。
4.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的话,将会产生极其______的后果。
4、填上适当的词语。
一(____)斗杀 一(____)木筏 一(____)乐土
一(____)人家 一(____)沙发 一(____)太阳光
5、读句子,写词语。
1.我nuó dònɡ__________了一下身子,凝视着窗外。mínɡ mèi__________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房间,照射在zhàn kāi__________的绣球花上。
2.弟弟因贪玩dān wu__________了回家吃午饭,奶奶为此niàn dɑo__________了半天,弟弟róu cuō__________着衣角,不停地道歉,请求奶奶yuán liànɡ__________。
3.一声巨响将睡梦中的婴儿吵醒,他jīnɡ huānɡ__________地睁开眼睛yī wēi__________进母亲的怀里,母亲qīn wěn__________着他的脸颊安慰他。
6、课内阅读。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7、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9、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练习。
为了让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花草。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1】这段话作者表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之肺”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的“绿色卫士”有什么作用呢?请概括为两点。
第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选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或: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
【5】请把画线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恶劣的___ 严峻的___ 晶莹的___ 破旧的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艰苦——___ 好像——___ 带领——___ 严格——___
【3】“丰碑”原指什么?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拓展。
长征中的炊事班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担(dān 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可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有的人死在____________,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____________。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打“√”。
【2】结合时代背景,在第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章语意完整。
【3】用“____”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____(A.自然 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
B.行军途中,战士们的脚都泡坏了,炊事班战士不顾劳累,每天为同志们烧水烫脚。
【6】你还知道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请至少列举三个故事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的书写。节开播以来,国制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年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1】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怎样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陈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1】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花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脑力劳动”是指___________ ,“体力劳动”是指___________。
【3】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背痛”“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 ”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段描写,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21、习作风景线。
“心愿”,顾名思义,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实现的愿望。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流畅,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