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B.纪昌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C.对于喜欢运动这件事,我也无能为力。
D.他很难过,一声不吭地走开了。
2、下列几组词语中有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韭菜 黄瓜 辣椒 西红柿
B.西瓜 香瓜 苦瓜 哈密瓜
C.水稻 大麦 高粱 玉米
D.水牛 山羊 黑猪 黄狗
3、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 )
A.海獭
B.鲸鱼
C.海豚
D.鲨鱼
4、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崭(zhǎn)新 屏息(bǐnɡ) 炫耀
B.啼(tí)叫 清平乐(lè) 滕萝
C.慰藉(jiè) 疙瘩(ɡā) 糟殃
5、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屹立(yì) 顿时(dèn)
B.霸占(zhàn) 坠落(zhuì)
C.霎时(chà) 怀抱(huái)
D.田埂(ɡěn) 稻穗(sèi)
6、选词填空。
感动 感激 感受 感到
⑴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真令我( )
⑵哥哥被别人误解了,却并不( )委屈。
⑶我们要对帮助过我们的人心存( )。
⑷我们时刻( )着来自蒙古同胞的浓浓深情。
持续 继续 连续 陆续
⑸观众们( )走进体育馆观看乒乓球比赛。首先进行的是男子单打比赛,在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分时,两个运动员( )抽打了十几个来回才见分晓。接着,( )进行女子双打比赛。运动员们高超精湛的球艺,博得观众一片喝彩,掌声( )了整整一分钟。
7、给带点的字选取恰当的解释。( )
斩钉截铁
A.到一定期限停止。
B.割断,弄断。
C.充满。
8、比一比,组词语
唤( ) 拆( ) 训( ) 飘( )
换( ) 折( ) 驯( ) 漂( )
9、课内阅读
1.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 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窟窿____ 很稠____ 泼____
【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难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出女娲______的品质以及______的精神。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细菌造油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魏曼教授,很早就发现了几种能够“制造石油”的细菌。这些微生物的组织结构中,几乎80%是含油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就像一个个塑料口袋,里面装满了油。魏曼把这类微生物放在一起,用二氧化碳喂养,就组成一个“微生物产油田”,结果在实验室里制造出4升油,这种油就像柴油。实际上,石油也是从千奇百怪的小生物变来的。古代的水生生物埋藏在地下,在几千万甚至几亿年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大自然的作用变成了石油。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
科学家们发现,有不少微生物不仅会“吃”这类碳氢化合物,而且还有“积存”碳氢化合物的本领。比如( )有一种叫分枝杆菌的微生物( )它能够产生类似于碳氢化合物的霉菌酸( )像酿酒( )制酱那样( )经过酶的催化作用聚合到一起( )就得到了一种真正的菌造石油。根据这个原理,建造一个人工湖,把微生物“放养”到水里,水里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可供它们“食料”。用不了多久,微生物便成千成万倍地繁殖。培养出来的微生物,可以用过滤器收集,然后送到专门的工厂里去“炼油”。让细菌造石油,只要二氧化碳供应充足,造油速度很快,两三天就能收获一次。细菌造油的人工湖和炼油厂到处可以建造,生产持续不断,风雨无阻。据说,只要掌握天时地利,每亩水面每年就能够生产3700桶原油。
【1】给文中的“( )”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画“____”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3】这篇短文说明的对象是( )。
A.“制造石油”的细菌
B.碳氢化合物
C.以二氧化碳为“食料”的细菌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的水生生物埋藏在地下,在一段时间里,经过大自然的作用就可以变成石油。(_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它们就像一个个塑料口袋,里面装满了油”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_____)
(3)“放养”在水里的微生物,以二氧化碳为“食料”。(_____)
(4)文中“根据这个原理”指的是根据不少微生物会“吃”碳氢化合物,“积存”碳氢化合物的原理。(_____)
(5)让细菌造石油,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造油速度都很快。(_____)
12、课外阅读。
棉花
①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可是,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却没有它的席位。她不美吗?不是。
②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荣华贵,也没有水仙那样亭亭玉立;既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像海棠那样婀娜多姿。但她的美,却另有所在。
③她坚强:乍暖还寒的春天,她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她现蕾开花;秋风瑟瑟的深秋,她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她经历了寒凉酷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旱涝病虫等灾难,可她坚强地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的。
④她团结:她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抱成一团。人们用她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物,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⑤她纯净: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
⑥她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⑦棉花,她不是花,可她比花还美。她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的美,持久的美……
⑧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1】文中的“她”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的美另有所在,具体表现在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4】“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天下到处都种上棉花。
B.“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人人做棉花那样具有心灵美、纯朴美、持久美的人。
C.“我”敬仰棉花,“我”愿尽自己的力量去宣传棉花的美,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读第⑦自然段,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正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周处改错
周处是名将周鲂(fáng)的儿子。他少年时体力过人,因为出身豪门,经常在乡里胡作非为,所以,深为乡亲们厌恶。
一天,周处打猎途中遇到一位老人在连声叹息,就上前询问缘故。老人说:“三害不除,人心不宁。”老人解释道,“这三害就是南山的猛虎,长桥下的巨蛟和乡里的恶少周处。”
周处听了,一下子愣住了。他沉默了一阵,毅然对老人说 这三害 我一定除了它们
周处骑马向南山上飞奔而去,凭一身好箭法,射死了老虎。第二天,他又手持长剑,跃入水中,杀死了巨蛟。
两害除了,那第三害呢?周处决心一定改正错误。他专程拜访名师,认真钻研学问,严格约束自己。很快,他就成了文武双全的人才。
周处知错就改的故事从此被传为佳话。
【1】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访问——(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
【2】把短文第3段缺漏的标点补齐。
【3】按要求摘录文中的词语各2个。
描写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老人说的三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处沉默了一阵,他想: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
14、阅读积累与运用。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片段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chēng chèn)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mó mú)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
【2】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3】用“~~”划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4】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 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划下来。
【5】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____________,意义非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①、爬山虎的颜色很绿,让人难以忘怀。
②、叶圣陶先生接见我,教诲我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刻苦写作。
【7】你喜欢叶圣陶先生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例子,仿写句子。
①例: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仿写:夏天的夜,怎样的可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是以动物喻人的词语,请你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通顺完整的话。
老黄牛 百灵鸟 领头羊 铁公鸡 哈巴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至少修改4处)
《六一》儿童节那天,丽丽穿着蓝衣服,红帽子到学校参加联欢会。会上,她首先第一个表演了精致的节目,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接下来,同学们陆续表演了独奏、舞蹈、合唱和许多节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列病句。
(1)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土地茂盛,森林肥沃。
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_____________
(3)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
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普遍全部得到了提高。城市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街道更加整洁了,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了,树木花草增多了。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后,都给予了充足的肯定。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_____________
19、表达与交流
题目:最 的事
同学们,学习和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事,有开心的,伤心的,幸福的,烦恼的,后悔的……请选取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要求:1.把《最 的事》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2.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