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你们公司请到了一位著名的律师来当法律顾问,老板非常高兴,在开会的时候特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A.“这位是我市知名的律师,现在是我们的法律顾问了,这是我们公司的荣幸,请大家热烈欢迎。”
B.“大律师现在是我们的法律顾问,你们要虚心向他学习。”
C.“这位是我市知名的法律界人士,你们都来认识一下吧”。
D.“他以前是律师,现在是你们的同事了,欢迎他屈尊来到我们公司就职。”
2、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作者按照“忆花--赏花--悟花”的顺序来写,抒发了人生的感慨。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得知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行的消息,乐景衬悲情,所以说是“双层的悲哀”。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蝼蚁/镂空 上尉/蔚为壮观 封妻荫子/阴差阳错
B.蝉蜕/摆脱 捶打/唾手可得 扑朔迷离/前仆后继
C.悄悄/悄然 会计/心领神会 纤尘不染/说媒拉纤
D.牲畜/畜牧 苏打/打抱不平 拱手而降/降龙伏虎
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是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D.才美不外见 外见:外面看不见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东栏梨花①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②飞时花满城。
惆怅③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④。
注释:①选自东坡区教体局:《品味东坡》(小学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此诗作于苏轼四十一岁,经历了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又因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杭州为官。1077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此首。②柳絮:柳树种子,一般在4~5月成熟,上面有白色绒毛,因随风飞散如飘絮而称为柳絮。白居易的“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说的就是柳絮。③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④清明:清澈明朗。
【1】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花淡白柳深青”用色彩对比,言春快逝去而夏将至。
B.首句以柳青衬托梨白,更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表达对梨花的赞美、留恋之情。
C.“柳絮飞时花满城”点出初春季节,满眼的繁花景象和欢喜的心情。
D.“惆怅东栏一株雪” 以雪喻梨花,突出梨花洁白的特点。
【2】面对“几清明”的人生,作者惆怅的是什么?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3)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飞翔状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仿照示例,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一则读书卡片。
示例:读书卡片
作品 | 主要人物 | 相关情节 | 人物评价 |
《西游记》 | 孙悟空 | 三打白骨精 | 机智勇敢,富有斗 争精神。 |
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
作品 | 主要人物 | 相关情节 | 人物评价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① | ② | ③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中明月山
梁衡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贛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壁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察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エ機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A)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千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B)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披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调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①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鑲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襄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録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②“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选自《把栏杆拍遍》)
(1)(理清“所至”)第③⑥段,作者按游踪顺序记叙自己在雨中游明月山的经过。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地点。
①________→山谷→石观景处→②________→石板路→③________
(2)(关注“所见”)作者好几处写到明月山的竹子,遺词造句,值得品味。请从(A)(B)两处画横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3)(分析“写法”)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体悟“所感”)“所感”是游记的灵魂。请结合内容,体悟划线的两句话中所蕴含的情味。
①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②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
9、作文
一场疫情的突然到来,使我们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地度过了一个不平常的春节,当然我们学生一族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个寒假。在这次疫情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以“一场疫情给我带来的 ”为题,写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自主选择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