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上饶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撺掇cuān duo   jūn dǎn   cuō着吃

    B. méi kuāng 装样

    C. miáo   zǎo   qī   风雪zài

    D. sù   zhě qiāo   形文字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影《流浪地球》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B.从小性格孤僻的小杰,自从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C.老师的话突然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浸在老师讲述的美妙故事中。

    D.尽管离乡多年了,但家乡的风景依然历历在目

  •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众讲话的能力,是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B.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C.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D.北京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式。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B.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做冠礼,女子成人礼叫做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 《五柳先生传》、《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永贞元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城阙辅三秦”一句中“辅”字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名句积累。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博大的济世情怀和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马说》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1)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结合选文说一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具有怎样的品质?

    (2)请参照例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宽容是人生中的清泉一泓,让人不再斤斤计较;微笑是岁月中的花香一缕,让人不再多愁善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何为诗人

    余秋雨

    ①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

    ②《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③《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④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未指向一个明确的人。

    ⑤《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⑥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⑦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⑧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⑨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1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用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喜怒哀乐,又表现得大气从容。

    C.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D.“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2《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人”一词新的理解。

    3为什么说屈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题目一: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以“习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选择作文(一),请先把题目补允完整,再写文章。如果选择作文(二),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文章。②表达真情实感,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600字左右。③文章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卷面不给加分: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卷面污损,酌情扣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