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菜园(yuán) 妖娆(ráo) 蛮横(hènɡ) 点缀(zhuì)
B. 畅泳(yǒnɡ) 雄辩(biàn) 反诘( jí ) 舐血(shì )
C. 抉择(jué) 崭新(zhǎn) 堕落(duò ) 阻碍(ài)
D. 奠定(diàn) 歧途(qí) 襁褓(qiǎnɡ) 指摘 (zhāi)
2、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车站食堂,小学徒克利姆卡愿意倾听保尔的诉说:工人格拉莎愿意帮他看锅炉,让他早点睡觉。
B. 谢廖沙是保尔童年时朋友。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他加入红军,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
C. 保尔在伤寒病愈后,来到葬瓦莉亚等烈士的公基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D. 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后,他从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一直努力、奋发向上,用坚强的革命意志与病魔和困难作斗争。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和《仿徨》。
B.阿西莫夫,俄罗斯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到永州,常探山访水,排解心中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听到日本抗议中国捕获英军无人潜航器的消息,我们面面相觑:关他什么事?
C.我最讨厌某些人扭捏作态,没有一点率真、干练的气质。
D.老师和同学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怀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
B. 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C. 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D. 欲建功立业而不能的郁郁情怀
【2】下列主题词不能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一项是( )
A. 广厦 B. 寒士 C. 大庇 D. 安如山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诗属于古体诗中的乐府体,句数与各句字数没有严格限制,不讲究平仄、对仗等。
B. 该诗在写法上表现为有较强的叙述性,也有精彩的描写,诗歌末尾属于间接描写。
C. “卷、飞渡、洒挂冒、飘转”等连续的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紧紧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D.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大笔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对时局不稳、战火频仍的忧伤心境。
6、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6)《关雎》中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走进名著,根据要求作答。
(1)选择:傅雷通过(______)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A、当面教诲 B、电话 C、书信
(2)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
(_______)第一 、(______)第一 、(_________)第一。
8、阅读《社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①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③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
【3】“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4】这段文字是从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9、按要求作文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