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能目空一切,自恃强大。
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强调,对于某些犯罪分子绝不能给他们任何可趁之机,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牵徙 盘旋 枯燥 再接再厉
B.狩猎 弥漫 稀疏 天衣无缝
C.踪迹 沙砾 帷幕 海枯石滥
D.山麓 龟裂 混浊 草长莺飞
3、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B.《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并以雨果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克利斯朵夫来激励儿子。
C.《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雷的大儿子傅聪最后成为了翻译大师 ,小儿子成为了钢琴大师
D.傅雷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他最不赞成自己责备自己而不表现。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锐不可当(dāng)
B.农谚(yàn) 簌簌(sù) 孕育(yùn) 草长莺飞(chǎng)
C.荫庇(yìn) 绮丽(qǐ) 轩榭(xuān) 摩肩接踵(zhǒng)
D.藩篱(pán) 殷红(yīn) 田畴(chóu) 无动于衷(zhōng)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古道西风瘦马。”句中“瘦”表现了游子的_________________神情。
【2】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B. 曲中作者形容乌鸦昏昏沉沉地归巢,以此来含蓄地表达断肠人的内心。
C. “天净沙”是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D. 曲中前二句营造出了一种凄苦的意境,“夕阳西下”更增添了萧瑟感。
6、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_____
(2)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英国文学的译介工作。_____
(3)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读书,次成家,终立业。_____
8、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下列对选文第④段中的句子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流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画面,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
B.“或钻石觅缝,……哀哀打旋。”一句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气势、生动地写出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和活力。
C.“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一幅写意画。”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
D.“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达造物者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立意深刻。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山是青冷的灰,……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一句属于环境描写,以静衬动,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蓝”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B.第④段中“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五百米宽的河道,“窄”具体指的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
C.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小小的壶口兼容了人的各种感情,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特点: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
D.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3】黄河水流经壶口时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禅师的院子开满菊花。一天,有人向禅师要花,禅师答应了,于是更多的人前来要花。不久,院子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弟子说:“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满园花香,可瑞连一株菊花都没有了。”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三年后一村菊香,这样岂不是更好?
请你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或联想,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