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锦鲤营销”泛滥的原因,根植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锦鲤心态”。
B.据调查,盗版书通常以低于正版书二三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
C.有关部门表示,未来,北京市公安局将进一步为居住证发放、申请提供便利。
D.游客们是否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直接体现了一个人较高的素质水平。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行辈(háng) 糜子(méi) 晦暗(huì)
B.羁绊(jī) 蓦然(mò) 戛然(jiá) ##dot## 斡旋(wò)
C.连翘(qiào) 褶皱(zhě) 缄默(xiān) 龟裂(jūn)
D.亢奋(kàng) 幽悄(qiǎo) 窈窕(yǎo) ##dot## 翩然(piā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灯笼》)
B.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C.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通的创造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D.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登勃朗峰》)
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棹船(zhào) 龟裂(ɡuī) 袖手旁观(xiù)
B.抉择(jüé) 寒噤(jīn) 挑拨离间(jiān)
C.拙劣(zhuó) 卑劣(lüè) 大彻大悟(chè)
D.缄默(jiān) 俯瞰(kàn) 纷至沓来(tà)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辅”写出都城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护卫,突出雄浑阔大的气势。
B.“风烟”看出前路不明,遥望的视线被遮挡,微微露出伤别担忧之意
C.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感情类似来宽慰朋友,望以此减轻他的伤感。
D.尾联中诗人让杜少府莫在岔路口多停留,免得让儿女们陪着伤心哭泣。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文学常识及古诗词填空。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他是我国_____时期的人。
②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关雎》
③《卖炭翁》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兼葭》
⑤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小石潭记》
⑥《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这篇文章是他参加王叔和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谪到湖南_____时写的。
⑦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7、填空
(1)《苏菲的世界》中的哲学以平易近人的面貌示人,时而是__________,时而是__________,时而是哲学大师们的小故事。
(2)__________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以书信的形式和中学生探讨了许多问题,如在《谈读书》中他认为尤其要紧的是__________;关于读书的方法他有两点建议:第一,__________,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
(3)《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仅是文笔,更是__________。傅雷认为,世界上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__________。
8、阅读《社戏》片段,回答小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看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二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看戏途中的景物,目的是什么?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9、任选一个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题目二:《有些路,不能一个人走》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