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清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mán   chù páng 怒不可è

    B.zhì gōng   jiān   纷至

    C.jìn rǒng xuàn 而至chóng

    D.lì   qiǎng   chěng   神迷xuàn

  • 2、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柳宗元都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杜甫、白居易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们都是唐代文人。

    B.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这个单句的主干是“角色没有台词”。

    C. 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D.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民炎。”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D.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检讨   彷徨   抉择   锋芒毕露

    B.堕落   狡辩   驰骋   名符其实

    C.枷锁   漩涡   演译   怒不可遏

    D.蜿诞   喧腾   浮噪   川流不息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雁

    (作者: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于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初贬黄州时。苏轼在黄州贬所居住达四年多。《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漏断”的意思是_________

    2上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渲染了怎样的环境?

    3两首作品都写到了“孤鸿影”,请分析表现手法和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___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4)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北冥有鱼》中,从广度和高度写大鹏起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思古人之幽情。听杜甫,身居漏茅舍仍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系苍生:听苏轼,被贬仍呐喊西北望。射天狼,心念国防。(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诗歌采用了西北地区的“秦腔”的形式创作而成。

    B.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C. 《小石潭记》是宋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与“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

    (2)请根据对联知识,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上联“冬尽梅花点点” 最恰当的下联______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国强则少年强

    许吉如

    ①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②今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学院组织同学去各个国家实地调研,我选择了去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那一天,我去办托运行李时,以色列的安检人员对我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盘问,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以色列同学跟我解释,他说我们以色列常常受到袭击,所以我们只能用这种最保险的但是最笨的方法排查危险。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

    ③他的话让我意识到不安全感对于一个国家和他的国民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安全感其实不影响你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不安全感催人奋进,所以今天的以色列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都是世界强国。但是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一旦渗透进每一个国民他自己的生活中,一旦蔓延进每一个国民他自己的心里,会让人失去一份心安理得。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们开头所说它很多时候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④在美国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来自叙利亚的同学,当他得知我毕业之后就要回到中国的时候,他跟我说,他说我很羡慕你呀,我的国家长年在内战。虽然在今天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国民。难民与国民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是否一定要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别的国家,寄托在一纸非常冰冷的移民法案,还是说你可以轻飘飘地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里这么好,我随时可以回得来。

    ⑤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必因为在一个别国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可以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的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⑥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在课堂上被我们老师安排,去向大家解释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解释我们刚刚出台的二胎政策又或者是南海冲突。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重要,所以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也一样,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⑦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会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想要的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因为他是轻装上阵去看这个世界又理直气壮地回到自己的家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他们是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外交官,公共服务的各行各业……在为你和我更强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⑧但即便不懈努力如他们,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中国固然强,但今日之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说,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选自北京卫视2015年7月8日《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一期,有删改)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作者写在以色列进行社会实践时的见闻和叙利亚同学的话有什么作用?

    3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4“国强”与“少年强”有什么关系?

    5我们的安全感来源于哪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有时我们也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很多很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主题明确,思想健康,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