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无余子;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②近日,公安部召开了群众意见座谈会,在会议上,部门成员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并切实解决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
③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改革进入深水区,此时,改革家如果引而不发,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就不能成就大业。
④社会学家分析,转型期中国人的浮躁表现为,听到自己成功了就闻过则喜,听到自己失败了则垂头丧气。
⑤班会上,李老师说:“临近高考,大家有什么好的复习建议,请姑妄言之”。
⑥近来,南京牛市古民居的住户反映,由于近距离施工的影响及梅雨季节的到来,斑驳破旧的老宅岌岌可危,“每天都担心它会倒掉”。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②⑥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回首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庙号来纪年的。
B.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C.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雨果,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D.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排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四大悲剧:《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路透社刊文指出:中国追求绿色GDP的理念正在“进一步落地”,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目标无疑发出明显的信号。
B.看一个领域是否有发展潜力,就要看资本流向这个领域。很明显,大资本已经盯上了智能广告领域。
C.虽然我已经不在建筑行业工作了,但依然很关注行业信息,只要有关于建筑设计方面的报道,都会找来看。
D.在一测前,我们高三年级已经举行了四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综合演练,是我校近十年来演练次数最多的一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心思
B.公车特征拜郎中 公车:汉代官署名
C.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讽议: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D.衡常思图身之事 图身:谋划自身进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市民的自卫
李劼人
张老爷自开县征收局长卸下任后,每日必踱到后厨去做他的功课,查点炭烧了好多,油盐用去了好多,早饭吃的小菜还有没有剩的。就是顶细小的地方,也必亲眼看到,只要有半点不对,必要一板三眼地吵半天。他把这功课称为修身齐家的工夫。
这一日,他边吃早饭边展着一张报纸浏览长江南北混战的纪事,正打算早饭过后就要去做功课的。猛听见街面上瞠瞠几下锣声。打更匠传锣之后走到张家公馆的门上大喊:“张大老爷!街坊公请到财神庙会议!”
原来今天会议,就是因为近来城里滥兵滋扰,官厅方面既然不管,大家便提议想办法自卫……滥兵滋事都在夜里,每晚挨家派一人出来守夜。若是有警,一家打梆,全街齐应,猫儿棍做武器,即使滥兵有家伙,人多势众也不怕他。
张家公馆派出去当值守夜的,正是看门的顾老汉。顾老汉今年七十有五,张老爷看见他在路边捡狗屎,不觉起了一点恻隐之心,遂把他叫来看门,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每月还有一吊钱的工钱,三节还可得些赏赐。张老爷做了这件大功德后,居然就添了两个孙儿,也常自叹“报施不爽!”
二更以后,行人都绝,只有一派门灯,同三十来个守夜的专丁。他们都静悄悄地坐在财神庙的大门外,七八个大灯笼,写着某街团防,桌上一座亮纱桌灯,写着严拿奸究。年纪在五十以上的有七八个,都是各家公馆里派出的,十六以下有十几个,都是各家铺子里的学徒。这两种人在白昼都是极辛苦的,而且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所以到这时,无论如何是要瞌睡的。不过他们也并未完全把职务忘记,有时也睁着朦胧的眼睛左右看一看,把手缩到胸前的衣服里,耸耸肩头,把猫儿棍倚在桌子后的壁上。
快三更的时候,顾老汉被夜风所袭,头一个便咳呛起来。咳嗽原也可以传染,应声而起的遂有好几个人,他们伸了个懒腰,各把叶子烟模出,凑在竹子的短烟竿上,就团灯的火接燃,聊以消遣一时的岑寂。
此时,隔街的木梆声很骇人地敲起,哔哔剥剥的木梆声中又夹着一派大喊“捉住呀!捉住呀!”的人声。财神庙前的瞌睡刚刚告退,本街上的木梆也应声而起。然而满街之上惟闻梆鸣人喊,却连影子也没有看见。财神庙前的老幼两派早骇得各自跑回家去;顾老汉战抖抖地拖着木棒奔到公馆门前时,大门业已关上,推也推不开,叫哩,里面的梆声打得比别家的还响,而且八九个人的声音,喊得似乎连喉呢都快要喊破了。顾老汉只好拿起木棒在大门上一阵打,这更不行,里面的梆声人声闹得越是厉害,其中夹杂着张老爷的嘶喊“管他是谁,顶住门!”
末后,顾老汉觉得要进公馆躲避是不可能的,而性命又得顾全,他遂回头又向财神庙门前奔去,打算到庙里去躲。但是他走到街心,并不见有什么危险,也没有一个人,都躲了。他慢慢才放大了胆,拖着棒走到街口,只见隔街的街坊都出来了。吵吵嚷嚷有说是滥兵抢人的,有说是捉贼的,到底不晓得为的什么,也不晓得第一下敲梆的是哪家。顾老汉再回身走到本街,梆声已止,拿着猫儿棍出来的人也有了,并且也多了。众人见他从街口走来,遂都好奇地过来把他围着,七嘴八舌地问他到底看见什么。顾老汉本不要撤诳的,却觉得平平淡淡地说出,实在不足以满足众人的心意,于是他就闪烁其词地说道:“怕不是抢人的吗?”
一个小孩子插嘴道:“硬是抢人的,我从门缝中亲眼看见三四个滥兵,拖着枪从我们这条街跑过。”
“不错,似乎还开了枪来……”
四更以后,全街的言语便集合成功,都肯定地说:“滥兵在别街抢人,被主人惊觉打起梆来,四散而逃,其间有三个曾从本街上跑过,被本街守夜的打了一棒,这一棒是张家公馆的顾大爷打的。并且顾大爷还追了一条街,因为追不上,才回来了……”
舆论一成功,大家遂都向着顾老汉恭颂起来,顾老汉即便良心大现,想发一番辩正,说这是由众人心造的,然而亦势不可能。顾老汉行年七十有五,从未在众人之前受过这种光荣,现在遂也不辞不辩,一直到平明时,张家公馆开了大门,他迈步跨进之际,仿佛觉得果是自己曾打了滥兵一棒,而今是凯旋的了。
张老爷与张二少爷皆一夜未眠,骇得了不得,及至听见顾老汉把他虚构成的功勋述了一遍之后,张老爷更添了一层证实说:“岂不是真的么!昨夜正打梆时,那般滥兵不是也来打过我们的大门!要不是我早吩咐,将大门顶上,大家在门里呐喊了一阵,怕不大吃其亏!”
张二少爷知道昨夜这件大事,恐防传闻失实,于是费了三点钟的工夫,亲自编了一篇市民自卫之纪实。不过二少爷做议论文做惯了,临笔总不免有点渲染过度的地方,比如滥兵三个人,他一定要写十余人;本没有开枪,他一定要写鸣枪十余响,这也是文章的气势使然;要写顾老汉的勇概,就不能不把滥兵的声势格外写大些,所以一写到顾老汉舞棒而前时,那顾老汉的呜咽咤叱,真有廉将军的声色:“连下数棍,皆中要害,滥兵等虽有犀利之武器,亦不得其用,加以阖街之木梆声及人众之呼号,势若山崩,故滥兵等亦只有负创而逃耳!”
这篇纪实,再次日便在本城几家报纸上故露出来。不到六天,外处的报纸上也转载了去,还撰了一条时评,说这种自卫法实在是顶好的,若各城市都能采行,“真足以寒匪胆而振民气”,甚至还说“民权之立,其以此为始基乎!”
差不多这竟成为风行一时的舆论,而造成这舆论之因子的顾老汉,也得了他相当的报酬:便是张老爷叫账房特提了两吊钱赏他,并免了他值夜的差事。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老汉在张公馆做工,“每天有两顿停停匀匀的白米饭吃”,“停停匀匀”这个词表明顾老汉对这工作的满意与自得。
B.“专丁”们要么太老,要么太小,这些人天明就要起来,工作极辛苦,还被派来守夜,让人感到下层百姓的辛酸。
C.顾老汉在事情发生时本来不想说谎,可还是在情急之下迫于无奈选择了说谎,这说明他的性格中有软弱的部分。
D.张老爷并不知道报纸上顾老汉的事迹是虚构的,给顾老汉“相当的报酬”,是因为他的行为引发了风行一时的舆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顾老汉的年迈孤苦使用了插叙的方法,这既是对他身世的交代,也是塑造张老爷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笔。
B.深夜财神庙大门外的灯笼与桌灯、人们慵懒的状态,写出了环境的岑寂肃杀,暗示着即将有异常状况发生。
C.顾老汉在“危急时刻”敲不开张公馆大门的原因,在事情结束后张老爷的自述中才得以解答,前后形成照应。
D.滥兵并没有真正地出现,可是众人的反应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现实。
【3】张老爷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一场无端的闹剧最终成为“市民自卫的典范”,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表现出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护官符”中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不能草率北伐抗金,否则最终可能会像宋文帝刘义隆一样,虽有“_________”之雄心,最后却只能“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父母总是将自己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寄托在美好的姓名中,屈原就在《离骚》中这样表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用轻舟快风表达了自己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十驾斋”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该名取自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10、补出下面的诗句。
(1)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3)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何辞为?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 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 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_________ ?”(《论语·八佾》)
(8)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1】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拼【2】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3】、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4】,霜凋玉井【5】,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拼:同“拼”。【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5】玉井:井的美称。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2】“空望眼、悬愁碧海”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
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杜甫《月三首》)
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温庭筠《咸阳值雨》)
【3】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允成,字季时。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中有曰:“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请立东宫,进封王恭妃,非报罢则峻逐。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二。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二则易间,一难图也。”执政骇且恚,置末第。
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偕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抗疏劾之。略言:“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臣等自幼读书,即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而政府庇之,但拟旨谯让。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愆,且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
久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臣等实喜且慰。不意陛下出禁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得创之!”当是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帝震怒,戍极边。维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行”。已而竟寝。
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选自《明史》,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执政骇且恚 恚:愤怒
B. 谓寰已切让 让:责备
C. 还家省愆 愆:耽误
D. 已而竟寝 寝:停止
【2】下列对原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B. 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C. 博士: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此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乃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
D. 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
(2)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