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宫殿墙壁上的彩画,美得简直无与伦比。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登时/脚蹬 间断/挑拨离间 强词夺理/差强人意
B.两栖/栖息 模样/装模作样 楔形文字/锲而不舍
C.掸子/忌惮 幽悄/悄无声息 金吾不禁/噤若寒蝉
D.缭绕/瞭望 行辈/行将就木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中“常”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②而“常”也有表示长度的意思,它的具体尺寸是“寻”的两倍,也就是一丈六尺
③由此可见,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汉字,它们背后却铺陈着广博的知识背景,隐含
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原来,“寻”在古代是一种丈量宽度或长度的单位,具体尺寸是商周时期的八尺
⑤“寻常”最初的意思就是不太长的、日常比较常见的长度,后来逐渐就有了“平常” “普通”等含义
⑥举例来说,“寻常”表示“普通” “平常”等意思
A. ④①⑥⑤③② B. ④⑥①③②⑤ C. ⑥①④②⑤③ D. ⑤②①③⑥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而过度节食造成的。
B.扶贫不但要精准,更要有精神,扶贫在路上,精神也应该在路上。
C.我国南方有荔枝、龙眼、菠萝、火龙果、砂糖橘、木瓜、灯笼椒等水果。
D.通过这几年连续发生的地质灾害,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人类透支地球资源所带来的后果。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1】试结合表现手法来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字的妙处。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6)《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写小石潭西南方溪水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7、下面这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___________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有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他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夜很深,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旁边,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拖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呵,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一死就永远也不能再活了呵!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5】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写写你的读书感悟。
9、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父母亲人的陪伴,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有书籍玩具的陪伴……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都可能会对你的成长有所影响,有所帮助。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补充完整题目;(2)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5)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