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似与游者相乐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 其岸势犬牙差互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社戏》均选自散文集《呐喊》。
B.《大雁归来》选自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沙乡年鉴》。
C.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蒹葭》是《诗经》的第一篇,开爱情文学之先河。
3、下列关于作品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 琦君《桂花雨》是一篇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B. 《伤仲永》中的仲永,原本是一个极有天赋的神童,但是因自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喜好卖弄才学,最终泯为众人,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C.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在《北冥有鱼》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所刻画的振翼击水扶摇而上的“鹏”,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D. 李清照《无题》中颈联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前句是写相思之苦,后句是写相知之深,“无”“有”相对,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
4、下列文学常识积累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以写人记事为主,兼有抒情议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中的“记”都是这种文体。
B.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鲁迅在多年以后仍然难以忘怀儿时赵庄看戏、归航偷豆的经历,铭记着儿时的玩伴双喜、阿发等。
C.律诗分五言和七言,都是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首诗,又称《诗》或《诗三百》,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法上采用赋、比、兴。
5、古诗词赏析
卖炭翁
杜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文)《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____》中的句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晩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语句。
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3】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道德标准的核心?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的这句名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童,记录你的思考,或叙写你的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情。
要求:(1)自拟题目。(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4)有真情实感。(5)书写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