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B.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C. 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D. 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亢奋(kāng) 斡旋(wò) 戛然而止(jiá)
B. 翩然(piān) 缄默(qiān) 销声匿迹(nì)
C. 襁褓(qiǎng) 拾级(shè) 怒不可遏(è)
D. 寒噤(jìn) 龟裂(gūi) 接踵而至(zhǒng)
3、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这篇文章以“看戏”为线索,追忆了少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灯笼》一文,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顺着自己的思绪,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使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体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C.应对,是一项口语交际,也是一种能力。做好应对的前提是认真聆听对方的言语,准确理解其意图,把握其观点态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当时的话语情境,快速调动思维,迅速做出反应,就能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了。
D.《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按照时间顺序,从远古的恐龙灭绝现象说起,分析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启示我们: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拾级(shè) 翌日(yì) 黧黑(lí) 怒不可遏(è)
B. 寒噤(jīn) 汩汩(gǔ) 襁褓(qiáng) 龟裂(jūn)
C. 缄默(jiān) 褶皱(zhě) 翩然(piān) 戛然而止(jiá)
D. 羁绊(jī) 蓦然(mò) 亢奋(kàng) 归省(xǐng)
5、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赏析“寒灯思旧事”一句中“寒”字的妙处。
【2】此诗尾联的表现手法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默写。
⑴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式微》 )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
⑶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蒹葭》 )
⑷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⑹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请仿照示例,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一则读书卡片。
示例:读书卡片
作品 | 主要人物 | 相关情节 | 人物评价 |
《西游记》 | 孙悟空 | 三打白骨精 | 机智勇敢,富有斗 争精神。 |
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
作品 | 主要人物 | 相关情节 | 人物评价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① | ② | ③ |
8、非文学作品阅读。
“减负”如何治本?
(事件回放)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 13 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 3 万多元的费用。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 5000 元。与此同时,家住广西柳州的李女士儿子即将进入小学,为了填满孩子的暑假时光,她给孩子报了8个兴趣班,一周 7 天都排上了课。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
(现象探究)
探究一: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以“研学旅行”为例,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大量机构蜂拥而入,市场异常火爆。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 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
探究二: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教育培养方式。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 5 节课,10 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探究三: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一种典型的“剧场效应”。开始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参与校外培训,因为教育焦虑,也因为校外培训机构的诱导,更多的人开始加入校外培训大军。教育秩序因此被打乱,最后本不愿意参加的人也被“绑架”着加入其中。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希望孩子在成长跑道上占据优势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剧场管理员”不履行好维护秩序的职责,情况就很可能会失控。家长把更多的金钱投入到校外培训中,孩子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大家在教育竞争上不断加码,站起来看戏还不能满足,还要站在椅子上,而教育资源的总量并不会因为竞争层层加码而增加。每个人都试图寻求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可能就是集体受损。
(专家观点)
多年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为中小学生“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只靠国家和学校,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 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
“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
“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
(根据《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网等资料编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长们花钱让孩子参加游学,但实际上,很多游学项目游而不学,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B. 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
C. 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这种“减”包括降低课程难度,减去超纲的、额外增加的“负担”。
D.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2】根据文本内容,你觉得假期“补课热”会导致哪些负面影响?
【3】暑假的时候,你妈妈打算给你报研学旅行和一些培训项目,但你又不是很想参加。这时候,你会怎么跟妈妈说?请利用文本的相关内容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看法。
9、任务型写作
微信已经成为中学生主要的聊天工具之一。小文的父母希望通过微信了解小文的各方面情况,小文却试图摆脱父母的掌控,想把父母拉入“黑名单”。
提示:(1)请你试着说服小文,不要把父母拉入“黑名单”。
(2)请你试着说服小文父母,应该相信孩子,保持合适距离。
(3)班级同学就此现象展开热烈讨论,请你也发表自己看法。
要求:根据提示,任选一个内容写作,字数1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