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枯荣,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对同事们说:“我对于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请多加指教。”
C.晚上,我在家里正做着作业,明亮的台灯戛然而止,房间里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D.他就这点成就,却显得目空一切,未免像井底之蛙,徒惹人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枯躁 漩涡 销声匿迹 振耳欲聋
B.雾霭 晦暗 目眩神迷 名副其实
C.曈仁 震憾 接踵而至 纷至沓来
D.擦拭 演译 安营扎寨 人情世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社戏》就写到了这一习俗。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C.《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这门科学,结合实例,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D.韩愈在《马说》中通篇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的嘲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8年我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
B.让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知道数字阅读的利弊得失,吸收传统阅读的优势,无疑也是十分必要的。
C.数字经济在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等领域迅猛发展,深刻改革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家电网购市场3000元以上产品的销售额占比,从2017年的38.2%上升至去年的48.1%,各家电品类中销量增长最快的几乎全部都是高端产品。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示的画面。
【2】诗的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心情?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道遥游》)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
7、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以上文字是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出自我们学过的名著《_______________》,文中“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这本名著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次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说说这段话给你的启示。
8、你妈喊你起床啦
①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②“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③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④“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⑤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⑥“刘标标! 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 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⑦“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⑧“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⑨“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⑩“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⑪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⑫“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⑬“穿完了, 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⑭“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⑮“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⑯“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⑰“刘!标!标!”
⑱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 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已依旧每次都落败。
⑲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⑳“刘标标,起床啦!”
(21)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22)“哟? 跟谁学的这一招?”
(23)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24)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25)“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了”。
(26)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27)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策: 。
(28)“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29)“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30)“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31)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32)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
(33)“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34)“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
(35)“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36)“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37)“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38)“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标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39)“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40)“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囔道。
(41)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42)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43)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44)他突然哭了。
(45)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46)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1】对文中第12、13、14段的对话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儿子胡搅蛮缠,母亲大声呵斥。 B.儿子不断催促,母亲语带调侃。
C.儿子一再拖延,母亲步步紧逼。 D.儿子针锋相对,母亲束手无策。
【2】“表演”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刘标标为了逃避起床依次想出了谎报日期、假称放假、求助奶奶、装肚子疼等一系列方法,说明母子两人围绕“起床”产生的斗争十分频繁。
B.本文的标题模仿流行语,十分俏皮,富有生活趣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中的母亲使出了“美食诱惑”的方法,促使刘标标起床,突出了母亲的耐心细致以及对于儿子的一片深情。
D.本文的结尾段照应了开头,表达了一种悲喜交加的情感,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5】文中划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那个姑娘指的是谁?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9、请以“ 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请从“感动”“幸福””“悔恨”“痛苦”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