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B.贺敬之的《回延安》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C.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D.《桃花源记》选自东晋陶渊明的《陶渊明集》;《小石潭记》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2、根据你的阅读印象和体验,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傅雷家书》,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式。例如,对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一定修养或比较熟悉的人,会对其中有关艺术的论述产生兴趣,会认真去读;相反的,就可能对“谈艺”的部分略而不读。
B.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因而在《傅雷家书》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傅雷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己全部的父爱隐藏在对儿子专业的指引中,需要我们细细感受品味。
C.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革命之路上,有三个男人深刻地影响了他,分别是朱赫来、布琼尼、法伊洛。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追求的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冬妮娅喜欢时尚,爱打扮,两者在小说所处的时代里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这件事看来,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算。
B.小明给我的印象很不好,他总是喜欢挑拨离间。
C.做为班干部,对这件事,你怎么能袖手旁观?
D.他粗枝大叶,每一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莱芜市文明办心无旁骛地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B. 参加公安工作至今,李观连七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派出所,埋头苦干,这位深恶痛疾的民警入选“感动海南”2014十大年度人物。
C. 雪野旅游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真是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 今天学姐给大家讲讲曾经在高考路上遇到的波折和失误,是希望能够帮助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不再重蹈覆辙。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请简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诗的深层含义。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④岱宗夫如何? 。(杜甫《望岳》)
⑤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 ”。
②《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 ”。
7、名著阅读
现在是夜里十一点。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节日。我负责的伤员柯察金恢复了知觉,苏醒过来了,他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这两天我一直没有回家。这个伤员救活了,现在我的愉快心情是难以形客的。我们病房里又可以少死一个人。在我个人的繁忙工作中,最愉快的事莫过于看到病人恢复了健康。他们总是像小孩子那样依赖着我。他们对朋友真挚而淳朴,所以当我们分别的时候,有时我甚至掉了眼泪。这未免有些可笑,然而却是事实。
柯察金额头上的伤口看样子好多了。换药的时候,他那种非凡的毅力真叫我们这些医生吃惊。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总要不停地呻吟,发脾气,可是他却一声不吭。给他伤口上碘酒的时候,他把身子挺得像根绷紧了的弦。他常常疼得失去知觉,但是从来没有哼过一声。
现在大家都知道:要是柯察金也呻吟起来,那就是说他昏迷了。他这种顽强精种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真不明白。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请简述保尔负伤住院的原因。
(2)医生问保尔为什么疼痛的时候不呻吟,保尔说看了《牛虻》可以找到答案,这是为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补丁也开花
孙道荣
①拐角凹进去一段,就是她的舞台。她在这里摆摊织补,已经好几年了。
②每次路过,都能看见她,坐在凹槽里,埋头织补。身边的车水马龙,似乎离她很远。她很少抬头,只有针线,在她的手上不停地穿梭。
③这里原本是一个城乡结合部,这几年城市西迁,这块地也跟着火热起来,到处是建筑工地。上她那儿织补的,大多是附近工地上的民工。衣服被铁丝划了个口子,或者被电焊烧破了个洞,他们就拿来,让她织补下。也不贵,两三元钱,就能将破旧的地方织补如初。如果不是工服,而是穿出去见人的衣服,她会更用心些,用线、针脚、纹理,都和原来的衣裳一样,绝对看不出织补过。
④从她所在的拐角,往前百米,是一所学校。我的孩子,以前就在那所学校读书。每次接送孩子,都必经她的身旁,也就对她多留意了点。
⑤一天,妻子从箱底翻出了一条连衣裙,还是我们刚结婚时买的,是妻子最喜欢的一条裙子。翻出来一看,胸口处被虫蛀了个大洞。妻子黯然神伤。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她的影子,也许她可以织补好。
⑥拿过去。她低头接过衣服,看了看,摇摇头说,洞太大了,不好织补了。我对她说,这条裙子对我妻子意义不一般,请你帮帮忙。她又看了看裙子,忽然问我,你妻子喜欢什么样的花?牡丹。我告诉她。她看着我,要不然我将这个洞绣成一朵牡丹,你看怎么样?我连连点头,太好了。
⑦她从一个竹筐里,拿出一大堆彩色的线,开始绣花。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一只绣花的手。我疑惑地问她,能绣好吗?她点点头,告诉我,以前她在一家丝绸厂上班,就是刺绣工,后来工厂倒闭了,她才开始在街上摆摊织补。她原来绣的花可漂亮了。她笑着说,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在外面冻的,成冻疮了,所以,才这么难看。
⑧正说着话,一个背书包的女孩,走了过来。以为女孩也是要织补的,我往边上挪了椰。她笑了,这是我女儿,就在那边的学校上学。女孩看看我,喊了声叔叔,就放下书包,帮她整理线盒,很多线头乱了,女孩就一根一根地理清,重新绕好。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从我们面前走过。有些孩子看来是女孩的同学,她们和女孩亲热地打着招呼,女孩一边帮妈妈理线,一边和同学招呼着,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⑨我好奇地看着女孩。她的稚气的脸上,已经三三两两冒出青春的气息。她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她的同学看到她的妈妈是个街头织补女。这出乎我的意料,我有个同学,就因为长相土了点,苍老了点,他的儿子从来不让他参加家长会,也不让他去学校接自己,男孩认为,自己的爸爸太寒碜了,出现在同学面前,丢自己的脸。
⑩我对她说,你的女儿真好。她看看女儿,笑着说,是啊,她很懂事,这几年,孩子跟我们也吃了不少苦,女孩嘴一撇,吃什么苦啊,你和爸爸才苦呢。忙完了手头的活,女孩拿出书本,趴在妈妈的凳子上,做起了作业。我问她,怎么不回家去做作业。女孩说,我们要等爸爸来接我们,然后一起回家。
⑾她穿针引线,牡丹的雏形,已经显露出来。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骑了过来,女孩亲热地喊他爸爸。我对她说,天快黑了,要不我明天再来拿,你们先回家吧。她摇摇头,就快好了。
⑿路灯亮起来的时候,她终于将牡丹绣好了。那件陈旧的连衣裙,因为这朵鲜艳的牡丹,而靓丽起来。
⒀中年男人将三轮车上的修理工具重新摆放,腾出一个空位子来,然后,中年男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女孩将妈妈的马扎、竹筐放好,背着书包,跟在爸爸的三轮后,蹦蹦跳跳地走去。
⒁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的背影,我拿着那件绣了牡丹的裙子回家。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之处,曾经是一个补丁。
(选自《厦门文学》)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文题“补丁也开花”中“补丁”和“花”的内涵,并分析其作用。
【2】揣摩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舞台”的意思,并分析人物的精神品格。
【3】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
【4】文章第⑨⑩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对表现“她”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5】“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一只绣花的手。”这一细节描写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请你探究织补女工和徐敏共同的性格特征。
2001年,徐敏25岁。那年,因一次意外,徐敏原本美好的生活变得面目全非:高位瘫痪,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轮椅成为她的“身体”和“双脚”。遭此厄运,徐敏曾一度想放弃生命,但最终她选择了坚强。“因为身体残疾的缘故,我希望能找一份可以躺着做的工作。”2009年年底,徐敏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为“奇迹电动工具”的网店,专门销售五金产品电动工具。现在,“奇迹电动工具”已经是3钻卖家,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和一定的知名度。
(摘自新浪网)
9、作文
从我们阅读的《傅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以“读《 》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