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俨然(yán) 地壳(qiào) 追溯(shuò) 销声匿迹(nì)
B. 铿然(kēng) 怅惘(wǎng) 斡旋(wò) 起哄(hǒng)
C. 怠慢(dài) 凫水(fǔ) 撺掇(cuān) 垂髫(tiáo)
D. 俶尔(chù) 寂寥(liáo) 椎髻(chuí) 风雪载途(zài)
2、下列关于名著导读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C.《苏菲的世界》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来讲述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擦拭 俯瞰 震耳欲聋
B.枷锁 堕落 纷至沓来
C.蠕动 弛骋 川流不息
D.捶击 赋予 五彩斑斓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B.新手开车心态比技术更重要,不能慌乱,不能不知所措。
C.国产手机品牌纷至沓来,中兴在美国的成功能否复制?
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与 君 离 别 意
【2】有人认为本诗在表情达意上,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6、按课文填空。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7)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8)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9)______________,延河滚滚喊“前进”!(《回延安》)
(10)《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遭贬谪后内心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桃花源记》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蜚声中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且在主人公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藏在咸菜里的卑微
①我出差偶遇一初中室友,正值饭点,两人心照不宣地扫视起道旁的餐馆来。走进饭店,服务员正分身乏术,顺手端上一碟泡菜“稳定军心”。
②“还记得你当年的咸菜么?”
③我耳根不由得发烫。十多年前我俩同在乡镇里的初中寄读,时值进城务工热潮,我的父亲养病于家,相对于其他同学我的家里自然拮据不少。
④除去部分走读生,同学们大多在学校蒸米饭再去食堂“购汤”,汤虽不贵,对我来说却是奢侈品。即便如此,母亲依然想尽办法保证我的营养,每周五回家,母亲便会在坛子里寻觅。她把几种自制的咸菜切咸小段,再与家里的腊肉一起翻炒,油冷却后用一大号塑料瓶装上,一周的食物便算是有了着落。
⑤ 。或许是年龄渐长,抑或吃顺了口,渐渐的,一瓶咸菜只能勉强支撑到周三,母亲再加量,于是每周日我便驮着几斤白米、两大瓶咸菜奔跑在求学的路上。
⑥一次,吃完午饭返回寝室,还没进门,室友的菜汤便扑鼻而来,是菜油的香。脚刚迈过门槛,寝室便冲出一阵莫名的笑,我惊慌失措,匆匆窜出寝室,任腾腾热气和丝丝窃笑在寝室欢悦。那时的饭点,是他们的“避风港”,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我极少逾越。
⑦“摆脱咸菜”从此就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漫漫求学路上,只要稍有松懈,初中那段吃咸菜的日子便会浮现在眼前。工作陷入困境时,我总会暗自鼓励:总比那时人家喝着热气腾腾的菜汤,自己只能蜷缩在操场的角落里吃咸菜要好吧。我的嘴对“咸菜”讳莫如深,我将它深埋于心底的同时,也把那段求学的艰辛与自卑掩埋,小心翼翼,唯恐被别人刨出来。
⑧“你记得么,那次,那次我们偷你咸菜,你回来撞个正着?”
⑨我一愣。
⑩“那次啊,我们在寝室偷吃你的咸菜,你回寝室撞见后,我们都不好意思地在寝室笑那次。”室友着急地补充着。
⑪“我们是实在禁不起你咸菜的诱惑,你知道学校食堂的汤,一大桶就最上面漂浮着几滴菜油泡沫,再说菜油哪比得上你家猪肉熬出的油香啊,更别说那被猪油炸过的咸菜了。”
⑫良久,我半开玩笑地说:“我还眼羡了你们三年有热汤喝的日子呢。”
⒀“你羡慕了我们三年,我们得嫉妒你一辈子!你知道吗?初中毕业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咸菜了。在最叛逆的青春时光你的父母陪在身边保驾护航,我们几个的父母来去匆匆,一年就只有春节那几天能见到人影,你说我们得多羡慕你?一勺子汤能暖嘴、暖胃,能暖心?”
⒁望着室友皱起的眉头,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在关于生活的这场“辩论赛”里,据理力争似乎有违初衷,俯首认输也不是归宿,每颗生命里的富裕贫瘠都以别样的面容在另一颗生命中展开。餐馆里人头攒动,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起伏于街心,望着这些或从容或匆匆的脚步,我想此时又该有多少饥肠辘辘而又口袋空空的人在餐馆外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而餐馆里又有多少人正羡慕这些人家里燃起的等候团聚的光呢?这世上,没有两条相等的路,也没有两盏完全相同的灯,而每个人的人生里却包含着如此相似的禅意。
(选自《阅读》2018年第7期)
【1】作者回忆有关“咸菜”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2】文章第③—⑥段插叙上学时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每到吃饭时间,我都早早地端上饭盒,迅速跨进寝室,利落地在箱子里拿出咸菜瓶舀上两大勺,赶在室友回来之前躲到操场的角落,匆匆吃完。
B每到吃饭时间,我端上饭盒,跨进寝室,在箱子里拿出咸菜瓶舀上两大勺,赶在室友回来之前躲到操场的角落,匆匆吃完。
【4】有的人说本文的主题是回忆过去生活的艰辛,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有的人说本文的主题是说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我们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你同意哪种说法?联系全文内容作答。
9、请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7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