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 新颖别致,引人人胜。
C. 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B.他们那个种族的人昔日的遭遇,仍然历历在目。
C.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
D.在这个大家庭里,自私自利、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拾阶(shè) 戛然而止(jiá)
B.缄默(jiān) 归省(xĭng) 怒不可遏(ē)
C.蓦然(mù) 寒噤(jìn) 精神亢奋(kàng)
D.襁褓(qiăng) 龟裂(guī) 销声匿迹(nì)
4、下列加点字注音和短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翘(qiáo) 翌(yì)日 目空一切 海枯石烂
B.行(háng)辈 蓦(mù)然 戛然而止 消声匿迹
C.幽悄(qiāo) 缄(jiān)默 挑拔离间 格物致知
D.翩(piān)然 出轧(zhá) 行将就木 目炫神迷
5、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
B.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景象,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欲渡湖无船为喻,表达自己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D.尾联巧妙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诗文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晏殊《浣溪沙》中将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期待了一个月的结果终于揭晓了,多少夜没有好睡,十九晚更是神思恍惚,昨夜为了喜讯过于兴奋,我们仍没睡着。……难为你,亲爱的孩子!你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辜负祖国的寄托,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指导,同时也没辜负波兰师友及广大群众这几个月来对你的鼓励!
也许你觉得应该名次再前一些才好,告诉我,你是不是有“美中不足”之感?可是别忘了,孩子,以你离国前的根基而论,你七个月中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这次比赛也已经 do your best[尽力而为]。不但如此,这七个月的成绩已经近乎奇迹。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妈妈是对的,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多少年来,她嘴上不说,心里是一向认为我低估你的能力的;如今她统统向我说明了。我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用多么愉快的心情承认错误: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吧?
……
我多少年来把你紧紧拉着,至少养成了你对艺术的严肃的观念,即使偶尔忘形,也极易拉回来。我提这些话,不是要为我过去的做法辩护,而是要趁你成功的时候特别让你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傲的情绪抬头。我知道这也用不着多嘱咐,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说到“不完整”,我对自己的翻译也有这样的自我批评。无论译哪一本书,总觉得不能从头至尾都好;可见任何艺术最难的是“完整”!你提到perfection[完美],其实它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傅雷家书》节选)
【1】选文中的“喜讯”具体是什么?
【2】傅雷对于儿子既“爱”得真挚,又“爱”得睿智。请结合选文理解这两个方面。
【3】《傅雷家书》表达父亲之“爱”,更反映学者之“思”。请结合原著谈谈傅雷对艺术和人生的思想。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立志须趁早
赵九如
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
②“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
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
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
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
⑥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⑦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扬起理想的风帆、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
(2017年08月25日04版《人民日报》)
【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 )
A.人生须立志
B.人生立志须趁早
C.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
D.人生应该立怎么样的志
【2】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用了事实论据。
B.“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C.第③④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D.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以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①②段提出问题,第③④⑤段是分析问题,第⑥⑦段是解决问题。
B.第②③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驳论。
D.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引用名言,告诉我们要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
9、文题:那 的目光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健康,适当运用描写。不得抄袭或套作。
(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透露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