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崇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当地时间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了核污染水排海。这不仅对日本本国的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更有可能对全球的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这告诉我们(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必然性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④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2023年初夏,中国一中亚峰会全球瞩目,峰会的“两个选择”意义非凡。地点选择-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礼品选择-何尊,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记录。千年古都迎来一场历史与未来交融的盛会。这启示我们应(       

    ①充分挖掘中华文化当代价值,从历史连续性中读懂中国

    ②立足时代发展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国与中亚共创未来

    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育中国中亚共同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建交国数量从172个增加到181个,伙伴关系从41对增加到113对,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中,中国声音被更多的国家倾听。由此可见(     )

    ①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②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中国的影响力、感召力在提高

    ④发展中国家联合能建立国际新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手段实施上,必须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让思政教育和学生同频共振。思政课教师要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贯彻上述要求,需要(     

    ①着眼于青少年发展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②遵循教育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③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和基础

    ④坚持系统观念,提升整体思维,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一步,要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下列选项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我国社会保障只有经济保障,没有服务保障

    ③社会优抚能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④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2023年10月,联合国大会高票通过涉巴以冲突决议,呼吁立即、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中国等48个国家投了赞成票,美国、以色列等投了反对票。这说明(  )

    ①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

    ②联大负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③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场

    ④中国尊重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支持其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7、浙江的林业干部职工在各地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拉开了“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的序幕。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这是基于(       

    ①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能够改造客观规律

    ③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8、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两周年。从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到2022年6月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布32项务实举措,再到2023年8月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就全球发展合作作出重要阐述。全球发展倡议的内涵不断丰富说明(     

    ①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

    ②中国秉持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③该倡议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经验,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高度契合当今世界所需,得到各国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当今世界的诸多矛盾都是由于零和思维而产生的,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当下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值得世界各国认真思考、积极响应。”这一观点(     

    ①揭示了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②看到了当今国际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③看到了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④看到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博物馆数量、年举办展览数量、年参观人次分别增长60%、144%、119%。这表明(     

    ①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改善

    ②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③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需求不断满足

    ④文化展览内容丰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能正确反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路径是(     

    ①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②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③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

    ④权力机关产生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

    ⑤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⑥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A.③→⑤→⑥→①→②→④

    B.③→⑤→⑥→②→④→①

    C.④→⑥→②→③→⑤→①

    D.④→①→⑥→③→⑤→②

  • 12、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都以中国汉字“冬”字为设计创意核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这一设计理念(  )

    ①说明了汉字是可以承载多种文化因素的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近日,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年轻群体中走红。电影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串起了李白、杜甫等数十位“顶流”的大唐往事,令观众在水墨意境与最新光影技术的完美融合里,感受中华诗歌艺术。传统文化正以惊艳的表达、时尚的面孔诠释“何以中国”。这说明(       

    ①挖掘文化价值,释放了文物承载的精神力量

    ②探索新途径,完善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③丰富文化生活,把握了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④守正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4、作为一种思维表达方式,漫画(       

    ①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②能动地概括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以运行方式的想象性为主要特征之一

    ④以抽象的思维形式反映认识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

    ②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和最大优势

    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是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是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2023年2月3日,光明网载文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表明,只有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应对日益紧迫的全球发展难题;只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一个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不仅将不断推动自身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也将继续成为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这向世界传递了(     

    ①中国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决心

    ②面对世界未来之变,中国将全领域开放以彰显大国担当

    ③我国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④我国将主导全球经济进程,提高生产要素全球配置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作为后疫情时期的新业态,直播带货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价格往往能做到相对更低。但在现实中,有关直播带货领域各种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问题时有发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和规范举措,将网络直播纳入监管范围,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为普遍性所制约

    ②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④看待事物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也不能忽视支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历经十年的筹谋和雕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7章60条内容,条条紧扣形势,章章剑指问题,是领域的大治理、问题的大起底,也是诉求的真回应、保护的新起点。从哲学上看,出台该条例的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2023年10月19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开展2023年“最美公务员”宣传发布活动,部署开展“最美公务员”人选推荐工作。通知要求,要重点推荐2022年以来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作出突出贡献、受到群众赞誉的基层一线公务员。这启示我们要(       

    ①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②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努力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对中国社会而言,民主并非“舶来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本就孕育出了朴素的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不断汲取本国与世界政治文明优秀成果,不断丰富民主理念和实践,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民主发展道路。这表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

    ②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民主,要看该国是否被所有国家认可

    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民主道路,别国的有益经验也不能借鉴

    ④我国民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1、下表是将中国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比较呈现

    原文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

    WithasillywishIheldmyself,Tobea

    goodservantinEmperorscourt.

    Ifyouhavefriendswhoknowyourheart,

    Distancecannotkeepyouapart.

    比较

    译成了一首没有情感色彩的叙事诗,实在是难以表达出中国诗原有的意境。

    译的韵律、表意,都令人叫绝。古诗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把诗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真正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据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就应(     

    ①创新中华古诗词的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②研究中西诗词意境取向之差异与融通,探寻文化共识

    ③以认同和吸收国外语言文化为主,提高语感和诗词素养

    ④挖掘中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22、近期多地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2023年8月16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持续组织防汛抗旱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会商研判汛情、旱情发展态势,视频调度天津、甘肃、青海等省份,安排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抗旱工作。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正确的决策取决于意识能动性发挥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3、下边选项与漫画《轻重》(于昌伟)寓意相近的是(     

    A.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B.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C.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24、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从哲学上看, 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探究题 (共1题,共 5分)
  •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从未停止,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明确提出了回归全国卷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39年间高考制度不断演变,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基本上是没有变的。

    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三、辨析题 (共1题,共 5分)
  • 26、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

四、综合题 (共3题,共 15分)
  • 27、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等设备的顺利应用,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盖距,技术落后已成为翻的我国航天活动的最大瓶颈,习近平指出,“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航天事业定展的突破口,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对太空的需求,科学部署各类航天活动;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速迈向航天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知识,说明我国实施航天强国战略的合理性。

  • 28、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访谈时谈到四个全面既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的提出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 2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5
题数 2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探究题
三、辨析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