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直线始终经过某定点
.
(1)求该定点的坐标;
(2)已知,
,若直线
与线段
相交,求
的取值范围;
(3)在范围内,任取3个自变量
,
,
,它们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
,
,
,若以
,
,
为长度的3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求
的取值范围.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矗立(chù) 翡翠(fěi)
B.眺望(tiào) 犹豫(yù) 苍劲(jìn)
C.闸门(zhá) 砚池(yàn) 擦拭(shì)
D.硕大(shuò) 喧哗(xuān) 驿道(y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指出并耐心地纠正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B. 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C. 老舍先生经常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感受、体验他们的辛酸与快乐,所以才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D. 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B. 网络热词在作业中出现频率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骗子们的手段不断翻新,工具也越来越高科技,简直到了使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D. 整体衣柜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设计,又可以做到与整体装修风格天衣无缝。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木受绳则直, 。
②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角色满天秋色里, 。
④ ,儿女共沾巾。
⑤《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是 , 。
⑥《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7、名著《傅雷家书》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
②“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③“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④“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1】上述材料中,傅雷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指导?
【2】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怀悠闲之心,跟着自己的感觉,信步走进丽江古城,便置身于古建筑画卷、古文明的大观园之中。走上光硬的五花石板街道,一如茶马古道的赶马过客,在市井如潮的四方街抖落疲惫,抖落风尘,再把茶文化带到山外的世界。
②古城依山势就水流布置街道,或平缓顺直,或陡峻迂回,空间时而开放,时而封闭,形成疏密有致、曲径通幽的开放式格局。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水流的方向还会把你带回起点,让你身在古建筑迷宫中而不会迷路。
③在玉龙桥上和舞动的水车旁留影,之后便追随河流入城,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街店铺,光滑闪亮的五花石板街道,溶成悠悠古韵、深深市井。店铺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越过参差房顶,偶尔可见斑驳的墙面,于繁华中透出几许沧桑。在古城,或流连于各个店铺;或在碧波蜿蜒的河边,惬意静坐,放飞心情,细细品味一河、一街、一桥、一屋;或登万古楼远眺,人字屋顶或宽或窄、或高或低、交错成趣,铺满你的视线。
④在古城的热闹中,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我虽不谙节拍,但仍可切合舞者的心境,俨然一纳西女子,翩跹而轻盈,在这灵动的旋律中沉醉。纳西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而自家庭院也是他们舞蹈的好场所,大的庭院可容纳近三十人牵手舞蹈。
⑤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了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无法一一陈述,但有一桥梁建筑特色却不得不提,即平坡桥,在古城你仍然看到许多桥面平坡无台阶的桥梁,据说是古时候为方便马帮行走而设计的,而今这些源至“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古桥,已完成了连通商贸的历史使命,成为现代人争先拍照的一处胜景,也是风雅之士吟诵唱和的好去处。
⑥我的画笔依然画不尽古城的美,哪怕一河、一桥、一屋,我深深陶醉,进而深深眷念,也正是古城的独特魅力让我依依惜别,还想再来。那就不妨让心灵穿越,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
【1】阅读全文,依据文中的游踪,填写下表。
所至 | 所见 |
入丽江古城 | (1) |
四方街 | (2) |
古城的桥 | (3) |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
【3】本文也是一篇写丽江的游记,与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写法有所不同,请同学们从游踪线索比较两篇游记的不同之处。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借写丽江的一河、一桥,描画出古城的悠悠古韵。
B.在第三段中作者先写静态的景,表现古城的古朴沧桑;后写人的活动,游人或流连店铺,或惬意静坐、或登楼远眺,古城令人陶醉、眷念。
C.丽江古城的三百五十余座桥都是建于明清时期,是历史的见证者。
D.文中最后写道“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以形象的画面点明了古城曾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
E.这篇散文语言风格自然清新,诗意的语言营造出古香古色的意境之美。
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文文近来闷闷不乐,妈妈再三追问,才得知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小强欺负了。妈妈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并不知情。放学时,文文指着一个男孩告诉妈妈:“就是他!打我好几次了,还不让我告诉别人。”妈妈生气地说:“他这么矮,你都打不过吗?”文文诧异地问:“妈妈,上次我把一个小朋友的鼻血打出来的时候,你不是告诉我不能打架的吗?”
以上事件引发你的哪些感受、思考或评析?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温馨提示:
使用下面这个表格可能对你的构思有所帮助。你可以在需要的条目后打“√”(也可以自己补充),再根据这些选择考虑写法,这个表格不用于作文的评分依据。
写给谁看 | 写作目的 | 用于何处 |
文文【】 小强【】 文文妈妈【】 老师【】 家长【】 校园小霸王【】 校园受气包【】 好朋友【】 自己【】 部分群体【】 全体公众【】 …… | 表扬【】 批评【】 劝导【】 建议【】 倾诉【】 申辩【】 反省【】 传播观点【】 分享经验【】 举报投诉【】 …… | 报纸杂志【】 网站论坛【】 私人信件【】 校长信箱【】 校园广播【】 黑板报【】 主题班会【】 QQ空间【】 日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