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统一》---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聂鲁达,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B.《萧红墓畔口占》---诗的作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C.《风雨吟》---诗的作者芦荻,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D.卡之琳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与李广田、何其芳合称“汉园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休憩(qì) 晨曦(xī) 箱箧(xiá) 倾家荡产(qīng)
B.涮锅(shuàn) 残骸(hái) 讴歌(ōu) 风姿绰约(chuò)
C.解聘(pìng) 烟瘾(yǐn) 涎水(xián) 目光灼灼(zhuó)
D.几绺(lǚ) 黝黑(yǒu) 埠头(bù) 抑扬顿挫(cuò)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②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
③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
④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⑤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
⑥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君王要举行野宴呢?
⑦何必把每个角落都布置得这样豪华雅致?
⑧让走过的人都不免自觉寒酸了。
——张晓风《魔季》
A.第①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突出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以“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
B.第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山色彩缤纷的特点。
C.第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调”“斟”等词语突出表现初春天气的温和。
D.第⑦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阳光照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4、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B.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
C.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掇得名噪京师。
D.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弛骋。
5、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6、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在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C.诗中“钟”字为“聚集”之意,借大自然对泰山偏爱有加表达作者喜爱之情;“割”字写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表达诗人赞美之意。
D.“荡胸生曾云”写诗人志随山高,“决眦”写细望之态,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10月11日,国宝《清明上河图》撤展的前一天,上千群众在故宫彻夜排队,次日凌晨四点,最后一位参观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此次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庆“石渠宝笈”特展,不仅有十年一现的《清明上河图》,还有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等国宝级展品。这些珍品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人感到无限的自豪。群众观展热情高涨,曾出现过早晨午门一开就有千人跑步冲向武英殿的情形,被网友戏称“故宫跑”。
【材料二】长长的观展队伍,是国人消费转型升级的小小缩影。已不必再为柴米油盐烦恼的中国百姓,文化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日益增长。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井喷。我国人均GDP 2008年已超过3000美元,2014年已超过7000美元,文化消费走强正逢其时且势不可挡。(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以下是记者对观众观展后的采访: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石渠宝笈特展”上展出的《五牛图》是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
B. 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井喷。
C.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地的文物展都出现了“故宫跑”这类现象。
D. 有些观展者表示,目前他们能近距离接触珍宝的机会太少了。
【2】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群众观展热情高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民众的观展感受,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博物馆“沉睡”的藏品“活”起来?请简要谈谈。
8、默写。
(1)春潮带雨晚来急, 。 (韦应物《滁州西涧》)
(2)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6)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 (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惋惜中;它也在王湾对“ ,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8)每个中国人,都在诗歌中完成自己生命的成长。小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长大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中的春蚕和蜡烛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陶渊明“ ,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当我们有了更多的心事时,与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浩荡的悲伤相比,我们的心胸就会稍稍开阔。诗者,天地之心。
9、用云计算敲开数字经济大门
①工作人员说“请打开电视”,音箱回复“马上为您打开电视”,电视屏幕瞬间闪亮……在位于北京望京的阿里中心,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智能音箱的技术功能。这样一个智能音箱,可以与更多家用电器实现智能连接,形成服务于智慧家庭、智慧酒店、智慧养老的生态体系。而其中关键,就是云计算平台。
②简单理解,云计算就是大数据的处理平台。大数据不会自动产生价值,通过云计算处理、分析之后才能创造价值。在阿里云采访,我们才发现,云计算并不神秘,其实一直在身边。2018年天猫“双11”期间,智能海报设计机器人“鹿班”为20万商家设计近600万张图片;12306网站把访问量最大的查询业务分担到阿里云上,查询能力可以达到每秒40万次。而在满眼葱茏的生菜种植大棚,云计算系统根据农作物情况实时调整水肥用量,既节约了水资源,也提高了种植效率。
③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谈到,互联网创新发展与新工业革命形成历史性交汇,互联网开始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通过云计算,可以用消费端的大数据逆向优化生产端的产品制造,实现规模化的柔性生产、定制化生产。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前夕,主办方发现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超大批量的吉祥物,正是通过阿里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迅速整合30多家制造商,赶制完成了数十万个世界杯吉祥物。由数字技术和云计算连接起来的消费端和生产端,其交互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动态的、实时的,消费端的反馈可以随时随地传递到生产端,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供给升级、制造升级。
④在阿里云参观,“线”是一个贯串现实与虚拟的意象。在数据中心我们看到一根根网线将服务器连成整体;在展示台上,我们看到虚拟的线把无数节点连成网络。这就像云计算的一个隐喻。未来经济将不断数据化、智能化,而云计算正是数据化与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大规模应用的底座和桥梁。有这样一个直观的案例:一家石化企业通过云计算对锅炉的数百个参数进行分析与工业智能应用,在不增加物理设备的前提下,达到分钟级别的动态参数优化,从而降低单位能耗。这一能耗降低的模式,可以逐步推广到各种类型的工业锅炉。可以说,云计算不只是一个工具、一项技术,也是一种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范式,可以对各个产业进行全新赋能。
⑤阿里云智能研究中心调研了上百家企业,对云计算的赋能潜力有切身体会。研究人员举了一个“反常识”的案例:申洲国际是一家服装代工企业,在人们印象中似乎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但得益于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对小批量、多批次的市场需求能够实时响应,实现了高利润、高增长和高市值。这说明,代工企业的未来不是只有打造自主品牌这一条路,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提高生产效率,成为“隐形冠军”。云计算带来的是游戏规则的改变,是全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员还列举了更多的前沿应用,比如说,通过云计算搭建虚拟实验平台,未来飞机制造、药品制造等可以在虚拟环境完成检测;比如说,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熟,汽车的形态也可能发生新的变化。这都说明,从过去到未来也许不是线性的,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新技术创造新的游戏规则,实现“换道超车”。
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使得全球经济格局重新洗牌,而云计算作为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正是抓住这轮机遇的重要内容。阿里云展示的一张PPT意味深长:2018年全球前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目前中国拥有9家,几乎于与美国平分秋色。正如刘松所言,中国还有一个认知优势,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增长,让中国人接受了“新即是好”的价值观。未来已来,相信中国能够更好地敲开数字经济的大门。
(选自《人民日报》)
【1】文章第①段描写工作人员和智能音箱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代工企业的未来不是只有打造自主品牌这一条路,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提高生产效率,成为“隐形冠军”。“隐形冠军”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2)“阿里云展示的一张PPT意味深长:2018年全球前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目前中国拥有9家,几乎与美国平分秋色”中的“目前”“几乎”能否删除?为什么?
【3】指出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是怎样用云计算“敲开数字经济的大门”的。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
①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②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特别是协力捕鱼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中,一对比翼飞来的“黑牡丹夫妇”徐徐降落在清流溪畔。个头稍矮的雌鹳,首先警觉地前后扫视一番,就跨入一段较为狭窄的溪中,缩起长脚,静静地伫立着,做好守溪待鱼的准备。个头高大的白肋黑鹳,一直用温柔的朱红色圆眼,看着雌鹳做好了准备,便展翅飞到水面较宽的溪水上游,放开两条健壮的长腿,使劲扑打着翅翼,快速地从溪中朝下奔去,身后溅起了一道白练,“哗哗”地响个不停。溪中的鱼儿,受到雄鹳的惊扰驱使,无不惊恐万状,成群结队地顺流逃逸,自然要冲过雌鹳守着的浅水窄口。于是,恭候在一旁的雌鹳,只需举“颈”之劳,便可啄住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当做美味。当雌鹳在下游吃饱之后,就会飞向上游,让雄鹳去守口,自己到上游赶鱼下来,让雄鹳也美美地享受一番。
④当然,除了抓小鱼、小虾当“点心”外,“黑牡丹夫妇”还能抓鳝鱼当“大餐”呢。
⑤生活在水田、沼泽淤泥中的鳝鱼,善于拱泥入洞,隐居其中。生性孤癖的鳝鱼,只在夜间出来觅食,白天一般躲着不出来,对于涉禽来说,黄鳝的外表溜滑,易于吞吃,且营养丰富、热能耐久,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夏秋之交,鳝鱼特别肥腴,自然会成为“黑牡丹夫妇”的捕食对象。“夫妻”俩成天徜徉在黄鳝出没的荒沼野塘中,常以自己的长喙当做犁头,耐心犁开洞穴,寻找着鳝鱼起居留下的蛛丝马迹。一旦发现鳝鱼的泥穴,双方就会轻轻地拍起“翅语”,并配以短促的低叫,示意齐心协力。于是,两只黑鹳摆开围堵的架势,轮番对着泥穴口察看。如发现成功在望,雄鹳就跃入水中,使劲将长喙插入泥穴,朝两边翻动;雌鹳则屏息静气地严阵以待,准备举喙擒捉受惊逃出来的鳝鱼。由于鳝洞一般都打得很深,很难挖掘,雄鹳经常要累得抬头小憩,只好由雌鹳来继续完成。经过反反复复的轮流苦战,终于逼得鳝鱼夺路逃窜。这下子正中“黑牡丹夫妇”的下怀,两鹳立即伸颈夹击,将鳝鱼擒拿到嘴。
⑥当然,这种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小的,因为鳝鱼也是个聪明的求生者,常常是“狡兔三窟”。当“黑牡丹夫妇”在洞外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滑溜溜的鳝鱼早已悄悄溜走了。“夫妻”俩运气不好,苦苦地折腾了大半天,却是徒劳无功。遇到这种情况,雄鹳便显得暴躁不已,连连仰天长鸣,并使劲儿用翅膀抽打着水面。雌鹳却很有耐心,常常柔声柔气地应答着,紧紧地依偎在“丈夫”的身旁,不停地用翅膀梳理着“丈夫”的羽毛,极力安抚它。经过雌鹳一番安慰,雄鹳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恢复了平静。接着,就交头接耳一番,似乎又有了好主意。一会儿,双双展翅飞起,在绿野清流的视野里,两只优雅的“黑牡丹”飞向新的地方。
(选自《科学之友》2009年第4期)
【1】本文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章最后一段说,“鳝鱼也是个聪明的求生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从全文来看,黑鹳的“友爱”和“默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作为科普文章,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举例加以赏析(答出两条即可)。
11、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你“有机”了吗
①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人们更多地青睐“有机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并不是像字面含义那样属于化学中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有机食品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它必须符合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这样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红枣、菌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②“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其原料及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在栽种之前,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实地检测,土壤必须连续3年未施用过违禁物质。其它像水质、空气等都要合乎规定,别小看这些规定,条件近乎苛刻:周边是否建有工厂,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空气是否达标,像机动车,就不能出现在植物旁边,因为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是有机肥,绝不允许使用催熟物质,所以果实的采摘周期相对也要长一些,农作物产量也较低。因为像除草剂之类的化学物质被禁用,所以有机农作物只能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饲养的畜禽,同样吃着有机饲料,也绝不使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少而贵。
③即使“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也无法完全避免受到特定地区的空气、土壤或水中农药残留等的影响,因此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产品完全不残留农药。所以,目前为止,尚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有机食品比非有机食品要健康和安全。
④那么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有机食品”是不是更营养?研究人员对过去50多年几千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做了比较,他们仔细对照分析了有机方式与现代方式生产出的食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
⑤其实,“有机食品”出现的本质是立足于生态和环境,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不是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有机作物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立足点在于怎样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却没有认真研究这些细节问题,导致在“有机食品”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混乱局面。“有机食品”甚至变成了一种概念被大肆炒作、追捧。另外,“有机食品”的低产量和高费用也使其性价比不高,至少在我国的现阶段,它还仅是一种“贵族食品”。看来,“有机食品”在我国要走的路还很遥远。
(作者:谭玉龙 摘自《科学大众》)
【1】概括“有机食品”少而贵的原因。
【2】“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句中加横线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只要经过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称为有机食品,还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经过机构认证合格后才可以。
B.有机食品与现代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相比未必更有营养,虽然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但还不能完全避免其他方式的农药残留。
C.从有机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来看,原始的生产方式是最好的,它远离一切现代科技的产物,回归了自然。
D.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人们追求的方向,但最终有机食品能否会取代一切食品还是未知数。
【5】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目前我国是否应该发展“有机食品”?简述理由。
材料一:
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科技,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
材料二: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
12、作文
六月是考试季,毕业季,也是梦想翻开新篇章的季节。请看以下情景:
马上要考试了,H约了同学来家里复习。H拿了本书在电视机前等,这时门开了……
请依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1)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替换H。(2)就这个情景,你可以叙事,也可以想象和论述……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