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某烃的分子式为C11H20,1 mol 该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吸收2 mol H2;用热的KMnO4酸性溶液氧化,得到下列三种有机物:
HOOC—CH2CH2—COOH。
已知:+R3-COOH(R1-、R2-、R3-代表烃基)
由此推断写出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中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1)甲是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乙是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丙是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4)丁是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甲与丁两元素组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与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某温度下,在一个2L密闭容器中,N2、H2、NH3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有关数据:
(1)曲线_________(填“X"、“Y”或“Z”)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若降低温度,则v(正)________,v(逆)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X是直流电源。Y池中c、d为石墨棒,Z池中e、f是质量相同的铜棒。接通电路后,发现d附近显红色。
(1)①电源上a为__(填“正”“负”“阴”或“阳”,下同)极。
②Z池中e为__极。
③连接Y、Z池线路中,电子流动的方向是d__(填“→”或“←”)e。
(2)①写出d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当d极有1mol气体产生时,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___。
②写出Z池中f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
6、有下列几组物质:
①和
②D和T ③甲烷(CH4)与丙烷(C3H8) ④O2与O3 ⑤H2O和H2O2 ⑥
和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7、利用CO和H2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CO与2amolH2合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p1___p2(填“>”、“<”或“=”,下同);
(2)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是CO___H2。
(3)下列措施中能够同时满足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CO转化率的是___(填字母)。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8、(1)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________ (填字母,下同)。
a.Ⅰ b.Ⅱ c.Ⅲ d.Ⅳ
②下列事实能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_____。
a.CH3Cl只代表一种物质 b.CH2Cl2只代表一种物质
c.CHCl3只代表一种物质 d.CCl4只代表一种物质
(2)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结合的方式是_____。
a.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
b.通过1个共价键
c.通过2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
(3)乙烷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分子式为CmH20的烷烃中m为________,分子式为C8Hn的烷烃中n为________,与CO2密度(同温同压)相同的烷烃分子式为____,若上述四种烃各为1mol,在足量O2中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_____。
(4)若CH4、C2H6、C3H8、C4H10四种烃各为1g,在足量O2中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_____。
9、某温度时,在2L恒容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反应开始至2min、5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___、___。
(3)5min后Z的生成速率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min末Z的生成速率。
10、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B.Zn+H2SO4=ZnSO4+H2↑
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_____,B._____。(填“能”或“不能”)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_乙(填“>”、“<“或“=”)。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氢气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氢气应通入__极(填a或b),电子从____(填a或b)极流出。
11、(1)①16O、17O、18O ②C2H5OH、CH3OCH3 ③石墨、金刚石 ④H、D、T 四组微粒或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
(2)现有①SiO2、②碘、③Na2SO4、④MgCl2四种晶体,按下列要求回答(用序号填空):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熔点最低的是_____;晶体中只存在一种微粒间作用力是_____。
12、某地环保部门将收集到的一定量酸雨试样分成甲、乙、丙、丁四份,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已知酸雨试样中可能含有下表所示的某些离子:
阳离子 |
|
阴离子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_______,Y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该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
(3)写出丁试样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某次降雨收集到10L雨水,向雨水中滴加1mL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
,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经过滤、蒸干、称重,测得沉淀的质量为0.0466g。假设雨水的酸性仅由
和
的排放所致,则排放到空气中的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_______(不考虑
与
的相互反应)。
(5)关于酸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酸雨的形成过程涉及了化学变化
b.将含硫的煤和石灰石混合燃烧,可减少酸雨的形成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c.通过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可防治酸雨
d.形成的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为
的挥发导致pH升高
e.、
、
都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导致雨水的pH小于5.6
13、将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正反应放热),反应经过5分钟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5mol/L,碘蒸气的浓度为0.25mol/L。请填写以下空白:
(1)v(HI)=__;v(H2)=__;H2的起始浓度=__。
(2)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浓度c(HI)、c(I2)、c(H2)的关系是__(填“相等”、“2∶1∶1”或“均为恒量”)。
14、Ⅰ.某实验小组对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
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
分别加入盛有
的
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MnO2 | 触摸试管情况 | 观察结果 |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
粉末状 | 很烫 |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5min |
块状 | 微热 |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 30min |
(1)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_____有关。
Ⅱ.某可逆反应在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进行,0~3分钟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开始至2分钟末,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符号)。
A.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6)在密闭容器里,通入,发生上述反应,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符号)。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容器体积
15、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图:
(1)除去粗盐中杂质(Mg2+ 、SO、Ca2+ ),加入的药品顺序正确的是____。
A.NaOH 溶液→Na2CO3 溶液→BaCl2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BaCl2 溶液→NaOH 溶液→Na2CO3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C.NaOH 溶液→BaCl2 溶液→Na2CO3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D.Na2CO3 溶液→NaOH 溶液→BaCl2 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2)步骤I中已获得Br2,步骤II中又将Br2 还原为Br— ,其目的是____。写出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 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图中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冷却水的出口为_______(填“甲”或“乙”)。
(4)已知某溶液中Cl- 、Br- 、I-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l- 、Br- 、I- 的物质的量之比变成4∶3∶2,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填选项)。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