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媒体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2、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战役的结束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的完成
3、20世纪50年代,在某地农村流行着这样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导致如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有着迫切的愿望
B.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5、下图人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领导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
A.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治疗感冒的新方法
C.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D.治疗天花的方法
6、2020年2月10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向中国捐赠抗疫口罩。在装有口罩的纸箱子上绘有中国五星红旗和日本国旗。五星红旗成为中国国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B.西藏和平解放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7、下表为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说明了城市改革使我国( )
类别/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5.6 | 38.1 | 17.9 | 18.5 |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8、2019年4月 3日10,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庄严举行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确认这次移交给中方的10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以及相关遗物。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回家。这些英雄是在哪一场战争中牺牲的?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越自卫反击
9、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轿车”,老百姓衣食住行发生的这些变化说明了
A.中国人民已经初步解决温饱
B.物价便宜了,人们的购买力提高
C.人们省吃俭用,手里的余钱越来越多
D.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0、如果以“转”字串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段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11、我们的家乡湄潭县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哪一层次?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12、历史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借助历史图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能有效地认识历史现象。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66年
1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15、下图是小玲整理的学习要点,该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科技强军的国防成就
B.人民海军的建设成果
C.导弹部队的巨大进步
D.人民空军的跨越发展
16、下表为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造成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7、1958年,毛泽东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里提到的“我们”、“人造卫星”首次成功发射的是
A. 神舟1号
B. 嫦娥1号
C. 织女1号
D. 东方红1号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于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9、小历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由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土地改革
20、下列不属于三大改造对象的是( )
A. 农业 B. 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D. 金融业
21、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2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3、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4、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5、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7、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2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29、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30、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1、说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解放区开展了怎样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开展给我国农村阶级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3、简答题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业绩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这个伟大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不仅锻造了一个政党的自我修复能力,更成为它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在哪一重大举措完成后?这一举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在遭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34、(题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央网联动,寄语国庆”系列短评,回答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民“站起来”有什么重要意义?
(2)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