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1970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武汉爆发,通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抗疫行动,使疫情得到有效遏制。3月,疫情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在全球抗疫行动中,中国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向80多个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这表明( )
A.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迫在眉睫
D.面对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4、下表所示的是河北遵化革命英烈名录(部分),据此表结合所学习历史知识推断,这些烈士最有可能牺牲在
姚振文(1923—1952);张清(1916—1952);何金付(1922—1951) 王镇士(1930—195l);唐玉峰(1923—1950);马振元(1925—1951) |
A.长征途中
B.抗日战争中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5、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
A. 毛泽东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邓小平
6、这种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有权对代表进行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这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这种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20世纪70年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说明了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改善的结果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8、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目的是( )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9、“阅兵式接近结束时,天色己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欢呼着的群众在阅兵式完毕后开始游行。……毛主席伸出身子一再地向群众招手,群众则欢呼鼓掌,手舞足蹈,热情洋溢,不能自已。当游行的队伍都已有秩序地一一走出会场时,已是晚间九点二十五分。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材料描述的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农业合作化完成
C. 开国大典
D. 西藏和平解放
10、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四个全面”是指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反腐倡廉
11、欣赏下面“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 )
A.土地改革
B.辛亥革命
C.商鞅变法
D.开国大典
1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共同纲领》 B.《临时约法》
C.《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特别行政区成立
D.“一国两制”的推行
14、《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发动“文化大革命”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16、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加强宏观管理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增加国家投入
D. 实行按劳分配
17、“……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促使康有为作出人生最重要选择的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D.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业
18、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以原第二炮兵为主组建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从“二炮”到“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 )
A. 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B. 中国炮兵建设的巨大成就
C. 中国陆军的发展历程 D. 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1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下列哪一年召开?( )
A. 1951年 B. 1956年 C. 1953年 D. 1954年
20、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专题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报道中不应该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1、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22、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5、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26、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7、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9、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30、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31、八年级某班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史知识竞答活动。以下是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写出年月日)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请写出西藏和平解放于哪一年?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于1953年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期间,在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列举有关成就。(举两例)
(4)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以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言?
32、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3、哪次会议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是1978年还是1979年召开的?
3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请你跟大家一起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时空观念——梳理探索历程)
(1)根据下面“理论探索历程”年代尺,分别写出①②处对应的会议名称和③④处对应的理论成果。
任务二(事件对比——体会思想变化)
(2)下面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何相同之处。
任务三(分析数据——感受共同繁荣)
(3)根据下表数据概括1952年—2014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任务四(图片展示——见证国家统一)
(4)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澳门问题是在哪一方针的指导下得以解决的?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