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想写进了党章,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小龙同学对某一知识进行梳理,其中有“文成公主和亲”、“宣政院”、“金瓶掣签”、“和平解放”等关键字。他梳理的主题是
A. 北京的变迁 B. 台湾与大陆 C. 西藏的发展 D. 新疆与内地
3、它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它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洲开发银行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4、下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
C.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 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
5、阅读下列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上述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天工开物》,该著作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宋应星
D.徐霞客
6、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说: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其中后一个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体制
D.计划经济体制
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 )
A.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
D. 美国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同年,台湾当局作出了
A.调整“三不”政策
B.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C.达成“九二共识”
D.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9、习近平说“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材料所说的这次“伟大革命”开始于
A. 五四运动
B. 共产党成立
C. 抗战胜利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0、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 习近平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1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15、我国国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力求在无人作战、海上作战、太空作战等新型作战领域和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大数据、新材料、复杂系统、3D/4D打印、新能源、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这段文字强调( )
A.科技强军
B.大力裁军
C.加强军民合作
D.发展导弹部队
16、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哪一年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17、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捐献架战斗机。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是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支援淮海战役,争取早日解放
C.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 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8、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现象。“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与之有关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结束出现的探亲潮 B.恢复高考形成的求学潮
C.设立经济特区形成的务工潮 D.改革开放形成的旅游潮
1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
20、下列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新青年》
21、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3、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_____________年开始执行的。
2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________”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5、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26、______ 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______ 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7、_______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8、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____)
29、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30、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31、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解放区开展了怎样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开展给我国农村阶级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写出①、②、⑤对应的历史时期。
33、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4、艰辛探索,成就卓著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蓄的提高。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的名称。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实施”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间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