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鲁迅
B.矛盾
C.贾平凹
D.莫言
2、抓住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这三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
D.三大改造
3、如图反映的事件出现在
A.1945年 B.1947年 C.1949年 D.1950年
4、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企分开,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B.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C.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D.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
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中国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政府实行了
①包干到户
②三大改造
③“一五”计划
④国企改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某中学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政企分开”“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们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经济特区的改革
C.中国农村的改革
D.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7、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文革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8、图片是形象的史料。某班手抄报上,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两幅图片,你认为该手抄报的主题应该是( )
A.人民空军的发展
B.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
C.“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D.解放军炮兵部队的发展
9、“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这首《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电影《上甘岭》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下列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1950年10月,美国侵略者发动上甘岭战役
B.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C.战役历时40多天,敌人的近200万颗炸弹和炮弹,使上甘岭化为一片焦土
D.志愿军利用残存的工事、弹坑、岩缝,以少胜多,取得战役的胜利
1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11、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这艘飞船是
A. 东方红一号
B. 神州一号
C. 神州五号
D. 神州七号
12、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建成主要得益于国家的
A.科教兴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方针
C.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政策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3、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消灭地主阶级,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大跃进运动
14、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作出这样的阐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开始有“尊严”的历史是在( )。
A. 中华民国成立后 B. 新中国的成立后
C. 抗美援朝的胜利时 D. 一五计划完成时
15、1956年以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科技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袁隆平团队培自出“籼型杂交水稻”
B.屠呦呦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C.罗广斌、杨益言创作了小说《红岩》
D.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6、标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的是
A.“公私合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B.“割资本主义尾巴”“一大二公”
C.“谁是最可爱的人”“向雷锋同志学习”
D.“招商引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17、“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体现了
A.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D.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A.黄继光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19、我国改革开始于
A.企业 B.城市 C.农村 D.沿海
20、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说:“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国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看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
A.初级阶段理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2、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 ,_________”
2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02年在北京召开,“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4、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25、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6、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8、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_____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_______,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一国两制”就是在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和平统一、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9、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30、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31、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科技促进发展,科技改变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两弹一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两弹”分别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一个为它的成功研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2)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3年10月,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请写出飞船的名称和我国首位出征太空的航天员?
(3)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产量高,米质优良,适应性广,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请问这位科学家是谁?他被国内外誉为什么?
33、大国外交是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现在正时刻展现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大会”的名称?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这种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形成怎样的特色外交格局?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老照片“乔的笑” 漫画“梅开三度”
材料三 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十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特点。
(4)综上所述,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