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秦皇岛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A.个人的梦

    B.社会的梦

    C.人民的梦

    D.民族的梦

  • 2、如下图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全面、正确的是(     )

    A.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C.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 中美关系改善导致GDP增速波动

  • 3、1966年我国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一支导弹部队,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A.空军 B.火箭军 C.陆军 D.战略支援部队

  • 4、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谁为国务院总理(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刘少奇 D. 周恩来

  •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①渡江战役  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6、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梦想。下列不属于中国梦内涵的是(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社会安康

  • 7、她发现青蒿素,成功攻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致命的疾病疟疾,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

    A.莫言 B.陈景润 C.屠呦呦 D.钱学森

  • 8、《狂人日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该文章的作者是:

    A. 李大钊

    B. 鲁迅

    C. 胡适

    D. 陈独秀

  • 9、如下图是拍摄于1951年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前的一幅历史场景,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最符合史实的名称(  )

    A.人民解放军攻占布达拉宫

    B.西藏代表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C.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

    D.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和平协议

  • 10、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

  •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D.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 12、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这句话中“开花结果”的寓意是

    A.“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中非建交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C.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3、2019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70华诞之际,习近平出席在青岛举行的 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国防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下列国防力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海军

    ②战略导弹部队

    ③陆军

    ④空军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 14、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是 (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三大

  • 15、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他指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己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己经变为保护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次大会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

    D.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起点

  •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对外开放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 17、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马克思主义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

  • 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完成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9、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 20、下列表述中,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C.伟大转折

    D.高举旗帜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22、_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23、我国虽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下图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

  • 2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

  • 26、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①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③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

    (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

    (3)失误:

    ①时间:1958年,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

    (4)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8、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 2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 30、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2)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煥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场“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3)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 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什么?

    (3)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 33、列举建国后三项重大科技成就?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某同学在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时,列出下列简表,你能在表中空白地方填上相对应的内容吗?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简表(一)

     

     

    时间

    时期

    主要特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中前进(成就、失误)

    1966—1976年

     

    挫折,内乱

    1978年以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