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勾留/勾结 肖像/惟妙惟肖 鬼使神差/差强人意
B.狼藉/慰藉 濒临/彬彬有礼 开花结果/瞠目结舌
C.碑帖/请帖 震颤/浑身颤栗 不折不挠/饶有兴致
D.遏制/拜谒 鲜腴/阿谀奉承 坦荡如砥/抵足而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潇洒 泄气 建树 白手起家 眼花缭乱
B.巨额 凌空 咆哮 如梦初醒 一丝不苟
C.娴熟 浩瀚 铭记 缅怀先烈 摧枯拉朽
D.由衷 颁发 杀戮 屏息敛声 震聋发聩
3、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濒(bīn)临 挑衅(tiǎo xìn)振聋发聩(kuì)
B.瞻(zhān)仰 鲜腴(yú) 踌躇(chóu chú)坦荡如砥(dǐ)
C.喧嚣(xiāo) 吹嘘(xū) 斟酌(zhēn zhuó)惟妙惟肖(xiào)
D.狼藉(jí) 锃(cèng)亮 遒劲(qiú jìn)络绎(yì)不绝
4、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①。
物色②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③,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注释】①津:渡口。②物色:景色、景物。③曙:破晓、天刚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仲春景象。
B.颔联“连三月”“绝四邻”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了春光无处不在。
C.“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全诗采用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2】“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6、古诗文默写。(10分)
(1)为山九仞, 。 ( 《老子》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5)独学而无友, 。 (《礼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8)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9)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正如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梳理八上语文教材内容,我们发现大量红色文化基因,整理如下:
篇目名称 | 文中红色文化基因 | 红色星级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A.毛泽东亲笔撰写的这则消息让我们重温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提醒我们不忘革命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 ★ |
《白杨礼赞》 | B.这篇散文运用比喻手法,将北方农民比作的白杨树,赞美了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 | ★★ |
《中国石拱桥》 | C.文中介绍的卢沟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具有历史价值,见证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历史。 | ★★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D.课文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主标题,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及意义,提醒我们缅怀英雄,铭记历史。 | ★★ ★★ |
《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 | 【我的探究】 ①请结合两本名著中一件具体事例谈谈什么是“长征精神”。 ②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信仰的力量。 毛泽东 周恩来 红军战士 | ★★ ★★★ |
根据上面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1】上表中A、B、C、D四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请在表格内【我的探究】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满头白发。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母亲还会为我采摘那些新鲜的三月莓。母亲的身影呈现在眼前,逐渐缩短母子间的距离。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闪耀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风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一回地爬上树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杈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出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那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远隔一方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快乐;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有您自己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给加点字注音。
涟漪 眸子
【2】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件牵动乡愁的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3】作者在描写父爱与母爱时,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4】谈谈文章最后一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9、请以“我和我的祖国”为话题,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明确。
【注意】作文要遵循下列要求:①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