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雨水节气,冰雪 ① 化,春信已发,一侯獭祭鱼,二侯 ② 雁来,三候草木萌。我们可以想象,水獭开始捕鱼了,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嫩芽。雨水之后是惊垫,一声春雷惊 ③ 了蛰伏的万物,一候桃始华,二侯鸧鹒鸣,三侯鹰化为鸠……
A.①熔 ②鸿 ③省
B.①熔 ②红 ③醒
C.①融 ②鸿 ③醒
D.①融 ②红 ③省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课上,众人都在专心听讲,只有阿辉鹤立鸡群,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楞然出神。
B.面对老师的问询,心知违纪的小宇显得异常紧张,诚惶诚恐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C.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不吝惜笔墨赞颂延安领袖,对国民党的批判也可谓入木三分。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老虎一声大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
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快要落光了,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4、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傲然(ào) 颓唐(tuí) 迂腐 (yū) 奔丧 (bèn)
B. 琐屑(xiāo) 诮骂(qiào) 忻然(xīn) 弊端(bì)
C. 兜鍪(móu) 昳丽(yì) 期年(qī) 旗靡(mǐ)
D. 惨淡 (cǎn) 差使(chāi) 栅栏 (zhà) 交卸 (xiè)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乙)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两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B.两词都提到了春天和“群芳”,都用群芳反衬梅的高洁,但甲词中梅是报春的使者,梅和群芳的关系是和谐的,而乙词中梅是遭群芳妒忌的争春者,梅和群芳的关系是对立的。
C.两词都刻画了梅花的形象,“笑”和“愁”两字传神地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梅的神韵。
D.甲词上片的“俏”字,描画出梅的艳丽形态,凸显了梅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
【2】这两首词虽都在咏梅,可作者都意在言外,两位诗人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呢?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④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⑥征于色,__________,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们读过的书,总在不经意间被唤起。看到下图,你是否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请结合保尔的生平经历,简要诠释这幅图。
由图我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与父亲
李丽娟
父亲与弟弟到的时候是清晨。我随口说,这么早啊。弟说,还早呢,车子四点钟就到了,咱爸怕影响你休息,我们一直在候车室等到六点,冻死了。父亲忙接口说,不冷,不冷。说着,还有意挺了挺瑟缩的身体。
我们上楼,父亲弯腰去提一只最重的箱子,身体有些趔趄,弟一把拖过来,双手一拎,“蹬”、“蹬”、“蹬”地上去了。父亲自嘲地笑笑,拿起两个袋子,随我慢慢地走上去。
弟这次来是帮我装修天台的。弟做护栏时,父亲在旁边帮忙,佝偻着身子,搬东搬西,时不时给弟倒杯水,或者点支烟。接连忙了两天后,护栏做好了,弟要走。弟走的时候也是清晨。我要去送他,弟不让,父亲也不让。父亲说,他会把弟送上长途车再回来。晨曦中,他们并肩走向远方,走出我的视线,背影十分相像。
弟只小我一岁,初时,父亲对他是有着期望与偏爱的,给他取名为“杰”,每逢外出,总是带着他,惹来我无限的嫉妒。但弟与父亲始终不亲近,在他眼中,父亲是无常,阴沉,不可揣测,令人敬畏的,这让父亲很失望。父亲对弟的大不悦是在我们上学之后。弟的学习成绩不好,迷恋的是音乐。弟弟不仅迷恋着流行歌曲,也迷恋乐器,中国古典的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
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中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的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像天生的宿敌一样,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与不曾实现的未竟愿望,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世。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与母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母,鼓励弟媳,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也不看他一眼,他依然坚信爱能化解一切。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弟走后,父亲接着油漆铁艺护栏,他说,看看,你弟多能干,栏杆做得多漂亮。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白炽灯照着,我看着父亲坐在沙发上屑屑絮语,头上像落了一层霜,满脸都是时光的沟沟壑壑。父亲到底还是老了,经过时间的磨砺和苦难的淘洗,年轻时的英武已荡然无存。我看着他,像看一个下了战场的,解甲归田的士兵,终于与苍茫岁月握手言和,展露出柔软的内里,有了儿女情长。
在我这样怀想的时候,听到轻微的鼾声。父亲在沙发上睡着了。灯下,他的睡相静穆柔和,风霜烟尘都淹没在安详里。
(选自《散文》2009年12期,有删改)
【1】第三段写父亲和弟弟的“背影十分相像”,实则也是说两人的形象特点相像。请说出其中两点相像之处,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请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
【3】弟弟与父亲为什么能由对立冲突转变到矛盾化解、理解信任?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
【4】关于本文的标题,有读者认为改成“父亲的责任”比较好,你赞成用哪一个?请说说赞成的理由。
9、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作文
(1)请以“又见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船舱进水,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船长镇定地说:“被风刮倒的树都是没有分量的小树。大家见过粗壮的大树被暴风刮倒过吗?”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但随着货舱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也渐渐地平稳了,最终脱离了险境。船长告诉水手们:“一只空船,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就吹不倒了。船在负重时,才是最安全的。”
头脑空空最易迷失,故此人生亦需“负重”。积蓄之重、磨难之重、目标之重、责任之重……,这些重量让我们在风雨面前,依旧稳步前行。
要求:
⑴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⑶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⑷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⑸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