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氯气: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出该反应中的电子转移。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KMnO4的氧化性比Cl2的氧化性___________ (填“弱”或“强”)。
(3)15.8g高锰酸钾与足量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写出计算过程)
3、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正极:Li1-xMO2+xLi++x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1)锂电池放电时电池的反应式为_______。
(2)假设放电过程中消耗负极材料5.6 g,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3)已知破坏1 mol H-H键、1 mol O═O键、1mol H-O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498 kJ、465 kJ的能量。图表示H2、O2转化为水的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则b=_______。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取同质量、同体积的锌片、同浓度盐酸做了如下平行实验:
实验①:把纯锌片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②:把纯锌片投入到含FeCl3的同浓度工业稀盐酸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量减少。
实验③:在盐酸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生成氢气速率加快。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分析实验①中t1~t2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t2~t3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②放出氢气的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③某同学认为实验③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选择下列相应的a或b作答_______。
a.若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b.若正确则写出实验③中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
4、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所示:
①A+B→C+E ②C+NaOH→蓝色沉淀D+F ③DA+E ④F+Ba(NO3)2→白色沉淀+NaNO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绿色试剂”双氧水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如要消除采矿业废液中的氰化物如KCN,化学方程式为:KCN+H2O2+KOH→K2CO3+NH3↑。
(1)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
(2)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___,KOH的电子式为___;
(3)NH3分子中N—H键为__(填极性或非极性)共价键;
(4)H2O2属于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5)写出溶液中发生该反应时,生成的化学键类型___。
6、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重晶石的化学式___________;写出C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苛性钠固体溶于水
④氢氧化钡和氯化铵晶体反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镁和盐酸反应
(3)写出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7、下表是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⑥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填名称);
(2)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由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4)④和⑤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④_______⑤(填“<”或“>”)。
8、(1) 9.03×1024个H2O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在标准状况4.48 L S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 0.3mol NH3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个水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3) 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
(4)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分别用p(Ne)、p(H2)、p(O2)表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5) 在质量分数为28%的KOH溶液中,OH- 与H2O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
9、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高一所学过的重要化学反应类型,仔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列一组有水参与的反应:
①2Na + 2H2O = 2NaOH + H2↑ ②2Na2O2 + 2H2O = 4NaOH + O2↑
③Na2O + H2O =2NaOH ④2H2O 2H2↑+ O2↑ ⑤2F2 + 2H2O = 4HF + O2
(1)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2)在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编号);水只作还原
剂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编号);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_________(填编号);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是___________(填编号)。
(3)根据你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
A.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 B.氧元素的得失
C.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D.化合价的改变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3NO2+H2O=2HNO3+NO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若是,这个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被氧化的氮元素与被还原的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如果3mol的NO2完全反应,应转移____________个电子。
(Ⅱ)现有以下物质:(填序号)
① 铜 ② CO2 ③ 水 ④ CaCO3固体 ⑤ 蔗糖
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________________。
10、(1)写出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
(2)写出Ag++Cl-=AgCl↓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写出CuSO4+2NaOH=Cu(OH)2↓+Na2SO4对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4)写出SO2十2OH-=+H2O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1、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下列表述中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___________。
a.沙里淘金 b.蜡炬成灰 c.星火燎原
(2)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NO2是食品防腐剂,常用于肉类食品保鲜。但亚硝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 ,还会与食物作用生成致癌物,因此食品中用量和残留量均有严格规定。某实验小组欲用酸性KMnO4测定NaNO2样品的纯度。
(a)5NO+ 2MnO
+ 6H+ = 5NO
+ 2Mn2+ + 3H2O
(b)MnO + H2C2O4+ H+→Mn2+ + CO2↑+ H2O(未配平)
①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a)的电子得失和数目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②H2C2O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配平(b):____________________。
(4)误食NaNO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NaNO2被还原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C.还原性:维生素C>Fe2+ D.NaNO2是还原剂
12、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D中产生_____________ (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则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13、将0.6 molA和0.5 molB 充入0.4L密闭容器中发生2A(g) + B(g)mD (g) + E(g) ,5min 后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D为0.2 mol。又知5min内用E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计算:
(1)m的值
(2)平衡时B的转化率
(3)起始与平衡时密闭容器中的压强之比
14、以粗液(含少量
、
)为原料制备
溶液。
已知:易溶于水。
(1)一次脱硫
①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___________
(填“
”或“
”)。
②产生S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经一次脱硫后,粗液依然含有少量
、
等含硫微粒,需要二次脱硫。经检验沉淀A只含一种物质。下列有关“二次脱硫”和“中和”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二次脱硫所得沉淀A是。
b.二次脱硫时,由于、
消耗,溶液的酸性有所减弱。
c.中和时,过量的可过滤除去。
(3)二次脱硫
通入需适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测量
粗液中
、
等的含量,方法如下:
Ⅰ.取粗液,沉淀
。过波,滤液备用;
Ⅱ.取标准溶液,加过量
,加
酸化,溶液呈棕黄色;
Ⅲ.向Ⅱ所得溶液中加入滤液,得到黄色澄清溶液:
Ⅳ.向Ⅲ中黄色澄清溶液加入过量KI;
V.向Ⅳ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淀粉液,滴加标准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
溶液
。
已知:;
与
均无色
①Ⅱ中加入的质量
___________g。
②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___________
③溶液二次脱硫,需通入
___________
。
15、液态肼()是一种高能燃料,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广泛,其结构如图所示:
(1)肼中含有_______
极性共价键。
(2)工业上可用肼与新制反应制备
,同时放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可在
中燃烧生成
和水蒸气,已知:
肼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
,则
的键能为_______
;部分共价键键能如下表所示:
| ||||
键能( |
(4)肼—氧化氢碱性燃料电池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B极区发生___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电池工作过程中,若A极区产生(标况下)
,则B极区消耗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