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一、胶体金即金溶胶,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
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操作步骤如下:
取
白磷①的乙醚溶液
,加蒸馏水②
。
先滴加
氯化金水溶液③
,再滴加一定浓度的
④溶液
,振荡变成棕红色。
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在
之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
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_。
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继续加热。
二、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
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氯化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其现象为_________。
3、Ⅰ.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20mL0.1mol/L的Ca(HCO3)2溶液与30mL0.1mol/L的NaOH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3)用双线桥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4)该反应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5)该反应每1molCuSO4能氧化________molP(填字母)
A.11/15 B.2/5 C.1/3 D.1/5
4、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8.96 L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14.4g。则在该混合 中:
(1)CO和CO2的总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2)CO的分子数为______,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
5、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有毒的三鹿牌奶粉就是因为其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1)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___。
(2)三聚氰胺的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质量比为___。
(3)画出N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
(4)三聚氰胺之所以被不法分子加入奶粉中,就是因为其含氮量较高的原因,其含氮量的质量百分数为___(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6、 已知1molCaCO3分解需要吸收178kJ 热量,1mol焦炭完全燃烧放出393.5kJ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碳酸钙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试计算如果0.5t CaCO3煅烧成CaO(s),在理论上要用焦炭多少千克。
7、在Cl-浓度为0.5 mol·L-1的某无色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 K+ Ag+ Mg2+ Ba2+ Fe3+ |
阴离子 | NO3- CO32- SiO32- SO42- |
提示:SiO32-+2H+=H2SiO3↓(H2SiO3是白色沉淀)、H2SiO3SiO2+H2O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 |
Ⅰ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 |
Ⅱ |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 固体质量为2.4 g |
Ⅲ |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以上实验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
(2)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请写出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浓度(不一定要填满)
阴离子 | ①___ | ②___ |
|
|
c/mol·L-1 | ____ | ___ |
|
|
(3)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8、下表列出了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十种元素的相关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原子半径(10-10m) | 1.52 | 2.27 | 0.74 | 1.43 | 0.77 | 1.10 | 0.99 | 1.86 | 0.75 | 0.71 |
最高价态 | +1 | +1 | — | +3 | +4 | +5 | +7 | +1 | +5 | — |
最低价态 | — | — | -2 | — | -4 | -3 | -1 | — | -3 | -1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10种元素的原子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与H2最容易化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写物质名称)。
(2)若⑨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为A,⑥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为B,则二者的沸点A______B(填“大于”或“小于”)
(3)写出元素③形成的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4)写出上述⑤、⑥、⑦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个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的一种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
(5)写出④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①萃取 ②蒸馏 ③干馏 ④电解
(1)从海水中得到的无水MgCl2中提取金属镁 ;
(2)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
(3)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 。
10、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e中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久置的氯水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b过程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环保联盟建议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我国广泛采用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氯酸钠(NaClO3)的柱内制得ClO2和另一种有漂白性的物质。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
现有如下含氯元素的物质:①液氯 ②氯水 ③盐酸 ④氯酸钾 ⑤漂白粉。
(1)下列各组分类中,错误的是_______
A.液氯:单质
B.氯酸钾:含氧酸盐
C.盐酸:有机酸
D.漂白粉:混合物
(2)加热氯酸钾(不加催化剂),部分分解后停止加热,得到一种固体混合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该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既可以是同类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类物质。若属于同类物质,你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若属于不同类物质,你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
(3)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根据类别通性预测物质的性质。Cl2O属于酸性氧化物,写出Cl2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2、某小组利用溶液和酸性
溶液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编号 |
| 酸性 | 温度/ | ||
浓度/ | 体积/ | 浓度/ | 体积/ | ||
① | 0.10 | 2.0 | 0.010 | 4.0 | 25 |
② | 0.20 | 2.0 | 0.010 | 4.0 | 25 |
③ | 0.20 | 2.0 | 0.010 | 4.0 | 50 |
(1)已知反应后转化为
逸出,
转化为
。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
与
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
__________。
(2)探究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
(3)实验①测得溶液的褪色时间为
,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
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___。
(4)该小组的同学实验时发现开始时反应产生气泡非常慢,一段时间后反应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 B.压强增大
C.生成物的催化作用 D.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该小组对实验①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表:
时间/s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5 | 40 | 50 |
温度/ | 25 | 26 | 26 | 26 | 26 | 26 | 26.5 | 27 | 27 |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13、家用漂白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若要制备149g的次氯酸钠,则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标况下,Cl2的体积为多少?____
14、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已知:淀粉遇I2变蓝色)
(1)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氧化产物是____
(2)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______
2NaNO2+4HI=2NO↑+I2+2NaI+2H2O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实验可选用的物质有:
①水 ②淀粉碘化钾试纸 ③淀粉 ④白酒 ⑤食醋,下列合适的组合是_____ (填字母)。
A.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4)①某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
②取200.00mL该厂废切削液,加入适量H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0.12mol Na2S2O3,计算所取废切削液中含NaNO2的质量。
(已知:,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两位小数)
15、在2L密闭容器中,800°C时反应2NO+O2 2NO2体系中,n(NO) 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 /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如图表示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
(1)如图表示各物质的浓度曲线,A 点处, v正 ___________ v 逆, A 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B 点正反应速率。(用“大于”、“小于”、“等于”填空)
(2)图中表示 O2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用 NO2 表示从 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上述反应在第 5s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v (NO)=2 v (O2 )
C.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D.v 逆 (NO2 )=2 v 正 (O2 )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适当升高温度
B.及时分离出 NO2 气体
C.增大 O2 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