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兰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融入了脉脉的温情。

    B.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

    C.下班高峰期,为了避免发生交通拥堵,株洲交警部门加大了对机动车辆的疏导力度。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初一语文组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筹划     取蒂     莫名其妙     迥乎不同

    B.愧怍     污秽     一泻万丈     妇孺皆知

    C.屏嶂     署名     家喻户晓     沥尽心血

    D.震悚     烦躁     慷慨淋漓     微不足到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 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C. 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D. 国庆节期间,槐荫广场的花坛里摆满了一串红,红得鲜亮,红得耀眼,真是花团锦簇

     

  • 4、下列有关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纪念白求恩》一文是按叙——论——颂的顺序展开的。

    B.《动物笑谈》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述研究动物行为趣事多,逗笑主角常常是观察者自己;然后从研究水鸭子的趣事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两个方面分述。

    C.《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课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再塑生命的人》开篇把大量笔墨放在莎莉文身上,表明对于“我”这个孩子,莎莉文老师是多么重要啊——“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D.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作品《河中石兽》。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黄(yūn)            (lán)          (zǐ)妹        (hài)人听闻

    B.(nì)笑               (qīn)差        (ɡù)        (niān)轻怕重

    C.(mì)食             (jī)             (ài)        随声附(hè)

    D.(chēnɡ)怪        (mú)样          (wā)       畏罪(qiǎn)逃

  •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穿(chuō       为一谈(hùn     迫不

    B.   伏(quán     畏罪逃(qiǎn   然不同

    C.   xún   不经(dàn   神采弈

    D.   chén     轻怕重(niān   惊慌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

    李盛仙《夏日赏荷》

    【注释】①临:临近。②偕:陪同。③为:被。④实为:实在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________ ②可远观而不可玩焉_________

    ③每夏日__________ ④余以为妙________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

    A.何陋有?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好者不如乐之者。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态。

    【3】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少 时 雨 过 天 晴 波 澜 不 惊 湖 天 一 色

    【4】将【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

    (1) 乾坤日夜浮

    (2)曲径通幽处,

    (3)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

    (4)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出师未捷身先死,  

    (7)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忽见陌头杨柳色,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 不辞辛苦出山林。

    (10)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⑥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阅读选文第①~④段,说说老舍先生有哪些生活情趣。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

    【3】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第④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

  •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时代的鼓手

    马识途

    ①我如今已逾百岁,但闻一多先生的音容形貌却还那么鲜活地留在我脑子里。那些过往,仿佛就在昨天。

    ②闻一多先生风尘仆仆地从老远的昆明乡下下马村步行进城,到西南联大来给我们中国文学系的学生上“唐诗”来了。

    ③他的个儿不很高,有几分清瘦的身子装在那宽大的褪了色的蓝布大褂里,潇洒自如。他的脸说不上红润,可也并不显得阴暗晦气,像当时在落难中的许多知识分子那样。他那过早脱去头发的脑门在阳光下闪亮,配上深邃而充满智慧的眼神,一望而知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学者。他的胡子不茂密,可是长得很长,大概留的年代不短了。

    ④他的手里攥着一个特大的蓝布口袋,这个口袋似乎和他在这个世界上是同时存在的,那里面藏着他多年的心血和打开中国古代文化的钥匙。他从容不迫地向新校舍里东南角上一间破旧的泥坯草房走去。他抬头望着人,却并不和人打招呼,或者他还在梦幻中和庄子、屈原、杜甫这些古人一起神游吧。

    ⑤他走进教室,在小讲桌前坐下来。他把老怀表摸出来放在桌上。时间还不到,他摸出他黑亮的烟斗来点上,吸起烟来。选“唐诗”这门课的本来只有十来个学生,可是教室里早已座无虚设。有的就坐在窗台上,有的站在后边,有的站在窗外,旁听的比选课的多了几倍。我是选“唐诗”的,来迟了一步,也只好站在后边了。

    ⑥上课的钟声响了。他立刻从大书袋里摸出讲稿来,开始讲课。其实他并不照本宣科,往往是不看稿子,越讲越远,越讲越自在。用那充满激情的调子,诗意般的言语,给我们讲杜甫的“三吏”“三别”,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在你的眼前,把你带到古代的社会里去让你去看看石壕吏怎样夜晚捉人,让你看看新婚的丈夫来不及和妻子告别就被拉上战场。

    ⑦但是他并不是想把我们拉回古代,把我们带进故纸堆里去,他用历代人民的悲惨命运来引出对于今天现实的留心,他愤愤地说:“杜甫描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你们仔细张开眼看看,这却是写的眼前抗战时期的事。比唐肃宗那时更卑鄙更无耻。”于是他讲一件国民党军队拉壮丁的事。他说着说着站起来叫:“这样无法无天,还成什么国家?这是什么‘国军’?这是土匪,比土匪还土匪!”

    ⑧这是在讲唐诗吗?有的教授也许认为不是的。但在这教室里听讲的学生却认为是讲了最好的唐诗。听的人越来越多,窗户外都拥不下了。他说过:“我不能想象一个人在历史里看不出诗来,而还能懂诗。”

    ⑨他说他在编一本《现代诗抄》。朱自清教授给他一本田间作的诗,就是田间在抗战初期和在解放区写的那些激昂的诗。他说几年没有看新诗了,乍一看,吓了一跳。他想,这叫诗吗?再看,才恍然大悟。他说:“这不仅是诗,而且是擂鼓的声音。”

    ⑩于是他擂起鼓来。他亲自朗诵一首田间的长诗《多一些》。他朗诵得真好,那么激昂而有节拍,就像一声声的鼓点,就像为配合解放区军民英勇前进的步伐而敲的鼓点。念到后来,他更激昂了,像一头雄狮抖动着头发和胡子,大声地吼了起来:“呵枪!呵刀!呵祖国!呵人民!”

    他极力称赞这样的诗,他说这样的诗是时代的鼓声,这样的诗人是时代的鼓手。他兴奋地用一连串的形容词来赞美这样的诗:“沉着的”“庄严的”“雄壮的”“勇敢的”“浑厚的”“猛烈的”“刚毅的”“激动的”“粗犷的”“急躁的”“横蛮的”“倔强的”“男性的”……

    然后他慨乎言之:“我们的民族正走到我们历史的转折点,我们要一鼓作气渡过这个危机,完成独立建国的大业。”他大声呼吁:“这是一个多么需要鼓手的时代呀!我们要有更多的这样的时代的鼓手!”

    我们听他朗诵田间的诗,也跟着激动起来。在我们的面前,分明站着一个兴奋得面孔发红,每一根头发、胡子的末梢都在颤抖的鼓手,在奋力地擂着战鼓,鼓舞着人们踏着他敲起的鼓点子前进。他的每一句朗诵的诗,他的每一句激昂的话,才真正都是沉着、庄严、雄壮、勇敢、浑厚、猛烈、刚毅、激动、粗犷、倔强、男性的。他才真正是一个鼓手,一个时代的鼓手!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一个时代的鼓手”的含义。

    【2】请结合选文内容,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1)有的就坐在窗台上,有的站在后边,有的站在了窗外,旁听的比选课的多了几倍。(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念到后来,他更激昂了,像一头雄狮抖动着头发和胡子,大声地吼了起来:“呵枪!呵刀!呵祖国!呵人民!”(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根据全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进行简要说明。

    链接材料: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1):家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少)于不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