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澎湃 山巅 怪诞 愿为市鞍马

    B. 崎岖 阻抑 亘古 出郭相扶将

    C. 挚痛 哺育 机杼 但辞爷娘去

    D. 狂澜 哽住 懊悔 木兰当户织

  • 2、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老教授讲话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B.看他那慌慌张张、语无伦次的样子,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C.他今天走路扭伤了脚,真是祸不单行

    D.朋友是什么?是真诚的互动,是心有灵犀的默契。

  • 3、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 )

    A.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微信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很大的冲击。

  • 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文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郭茂倩编纂而成,这首叙事诗写的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卖油翁》,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只说有这场春雨,花儿会开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这句话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得”是结构助词)

    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这句话中的“因为”是连词,“曾”是副词。)

    C.“想象奇特”“调查研究”“履行职责”“红得耀眼”(这四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本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等区别。)

  •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以为如果邓稼先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如果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B.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C.我以为如果邓稼先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D.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如果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百年,困厄总是不期而至。哭天抢地者有之,痛定思痛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

    B.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还惹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忍俊不禁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长大了自然会注意。

    D.共享单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是很多未成年人骑着共享单车窜来窜去,造成安全隐患,也令人忧心忡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自 钱 孔 入   (2)坐 客 罔 不 叹 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射于家圃  _______ (2)以我油知之  _______

    (3)陈尧咨射  _______ (4)守荆南回   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塑料花

    路明

    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我们都欢呼起来。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虽然迎接外宾算不上一件有趣的事情,无论如何,总比上课要强,不是吗?

    那几年,小镇像一个怀胎五月的女人,滋润,丰腴,意得志满,对未来充满希望。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居民对各种肤色“老外”,早已见怪不怪。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镇领导陪同。外宾不会空手来,有时送一架钢琴,有时送一台苹果“麦金塔”,有时送老师们人手一只保温杯。所以这个事情,校长比较重视。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我回家对我妈说,老师讲了,要塑料花。我妈说,自己拿。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颜色是后期染的。我爸穿一件灰色西装,双颊染成鲜艳的粉色,看起来有一点好玩。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两人都规矩地笑着。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我当什么事,我妈说,大惊小怪。这样,我拿胶水给你粘一下,不就好了?

    问题是,折断截面太小,胶水无法固定,稍微一动就又掉下来,一副凋败的样子。我妈皱眉说,要么,用胶带贴一下?

    我大声表达了我的抗议。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老师会怎么想,同学们怎么看我,以后还怎么开展班级工作呢?

    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办法肯定有。供销社就有卖这样的塑料花,二十多块一大把。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

    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

    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

    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两个高年级的女生。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

    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

    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

    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文汇报》2019.05.05)

    1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2小说用“我”叙述故事情节,有何作用?

    3请自选一个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几年,小镇像一个怀胎五月的女人,滋润,丰腴,意得志满,对未来充满希望。

    (2)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4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结尾“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这句话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蒋殊)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

    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柴禾总是与炊烟相关联。柴禾少了,炊烟自然也细了,绵软了。做饭的时间到了,村庄才零零落落、慢慢悠悠地燃起几缕炊烟。老人们常常做一锅饭分几顿吃,因此他们的炊烟,往往是不等燃直,就又落下去。

    (11)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选自《光明日报》)

    1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柴禾”写了哪些场景。

    2联系全文,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无人捡拾的柴禾》中的相关内容,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链接材料: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整体空心化,一些农村经济社会陷入整体性衰落与凋敝,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更甚。

    (选自《光明日报》)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下列情境,按要求写作。

    晚自习结束了,作为数学课代表的你匆匆搬起一叠练习册准备送到老师办公室,不料,刚出教室,你脚下一滑,一个踉跄,练习册散落一地,你的同学小明正好看到了,他连忙过来帮忙……

    要求:1.发挥想象和联想,写出此时小明的动作和你的心理(用第一人称“我”写心理);2.符合情境,但不要抄写情境内容;3.至少一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