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云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新居落成,明天乔迁,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明晚六点在寒舍备下酒席,敬请光临。

    B.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踊跃献芹,多一条建言,就多一条道路。

    C. 为提高通信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内光缆进行升级改造,有必要将有关事项做出宣告。

    D. 李教授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群星之所以璀璨,是因为周围有数不清的热粒子滋养它们。  

    ①而在另一些时代和国土

    ②巨人之所以诞生并顽强成活

    ③由于环境险恶,即使播下了龙种,收获的也是跳蚤

    ④也很快被迅速赶来的尘霾所吞,仿佛群蝇强暴一滴蜜

    ⑤是因为有充分的厚土、养分和地下水

    ⑥偶有星子闪烁

    A. ①②⑤③⑥④   B. ③①⑥②④⑤

    C. ③①②④⑤⑥   D. ②⑤①③⑥④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体味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幸福瞬间,所以他对窘境中的病人能感同身受

    ②惠民胡集镇有着悠久的曲艺传统和观众基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民间艺人来此粉墨登场,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③雷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对自己的生死置若罔闻,完美地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④藏族歌舞“混搭”中国传统杂技的舞台剧《雪豹王子》在青海玉树上演了三十场,真是场场座无虚席、间不容发

    ⑤在南湖龙泉寺东侧的湖面上,各色候鸟正嬉戏觅食,满湖中红飞翠舞,给封冻了一整个冬天的湖面带来春的讯息。

    ⑥日俄日前在东京举行了“2+2”会谈,虽然双方有一些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仍莫衷一是,建立政治互信并非易事。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②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全球日趋激烈,决定了单纯的学习引进不可能掌握全球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而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仰人鼻息、亦步亦趋

    B. 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对群众冷漠,对群众利益充耳不闻的党员干部是注定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拥护的,是注定要被时代潮流淘汰的。

    C. 毛泽东既看到美国强大的一面,也看到其色厉内荏的本质和远离本土作战的短板,坚信用我方的优势必然战胜敌方的劣势。

    D. 只要把这种“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为改革发展增添力量。

    E. 少数党员干部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首鼠两端、表里不一,有的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我行我素。

     

  • 5、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请根据内容将其张贴到对应的地方。

    ①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②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③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A. 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 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C. 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 ①挽母 ②挽岳母   ③挽伯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经典,成就“今典”

    ①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第二十三个“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②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

    ③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④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

    ⑤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⑥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阅读载体的不断演进,丰富了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让人们更热爱经典,也让人们更轻松地接触经典。

    B. 移动互联时代,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使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

    C. 一部经典作品,是在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过程中形成的,它和大众关系密切,正是因为大众的口耳相传,使之成为经典。

    D. 金庸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是大致相当的,但其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还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要阅读经典,更要积极参与,成就当代“今典”。

    B. 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类比等论证方式,例证详实,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C. 文章在第④段阐述作品“经典化”与大众参与的密切关系,以此表明:正是因为广大读者的参与,才成就了今天的经典。

    D. 文章先阐述当下经典作品魅力永恒,再指出“经典化”离不开大众参与,最后阐述成就“今典”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移动互联时代,如果我们使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多样化,就能够更轻松地接触经典,使经典作品不断释放魅力。

    B. 作品“经典化”的过程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因此一部作品要成为经典,需要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C. 成就今天的经典作品,需要我们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使自己的精神视野更加开阔。

    D. 大众的口耳相传成就了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今天,我们要把握好技术的发展,使当代“今典”超越前人的经典。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手法描摹了绝壁旁千尺高巨石的样子。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分别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激越清脆、婉转、悲伤、欢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渴望效法诸葛亮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一展平生的抱负。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⑴庄子《逍遥游》中,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够辨明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景象朝暮变化之美。

    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秦极力搜刮民脂又奢侈浪费的行径,发出了激愤的质问。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2)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

    (4)嗟乎!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江南忆,最忆是杭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8)黄钟毁弃,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卜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在古寺之中赋闲,借酒消愁、极度颓废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C.颈联今昔对比,诗人借追忆少年时的抱负突出自身不被重用的无奈。

    D.全诗集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于一体,用质朴语言抒发心志。

    【2】同为出猎场景,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有删改)

      【注】①将作大匠:中国古代官名,掌管宫室修建的官。②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B.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C.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D.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 舍人,战国秦汉时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C.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

    D. 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我国道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 马融起初因为大将军邓骘名声不好而拒绝召命,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 马融上奏《广成颂》,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后又因为其兄之子去世,请求回乡,触怒太后遭到禁锢。

    D. 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位博学大儒者,著述颇丰,写《西第颂》吹捧大将军梁冀的行为,被正直之士认为是可耻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

    (2)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③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张九龄)

    ④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欧阳修)

    ⑤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

    ⑥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法师)

    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和处世。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