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照这样说起来,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我说历史还不失为一种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仍旧可以把它们列在和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里面去。
①科学的目的,无非是寻求真理
②历史求真的态度,完全是科学的态度。
③因为科学是有条理的知识
④所以历史的形式和精神
⑤而历史的目的,也就是要寻求真理
⑥虽然远不如自然科学那样的完备和饱满
A. ③①⑤②④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③②⑤④①⑥ D. ①⑤④⑥②③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3、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 《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 《热爱生命》的作者都是美国的杰克·伦敦,《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希望”、“涤清”、“勾当”、“希望”都是动词。
B. “秋天,我想家乡的田野应当算是最美丽的地方。”这个句子中,“秋天”作主语。
C.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这个病句的修改方法是把“突然”和“渐渐”交换位置。
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盖①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⑦!”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③汩: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忝,辱。⑦所生:生身父母。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千里从师(__________) (2)夙兴夜寐(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3】朱熹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流露出的感情十分复杂。结合全文,你能从“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中读出这位父亲心中哪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呢?
6、阅读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一诗,回答问题。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③,河声入海遥。
帝乡④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唐都城长安。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是应召入京。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③迥:远。④帝乡:京都,指长安。
(1)首联中“______”暗合诗题中的秋日,“______”点明诗人自己是漂泊之人。尾联以“到帝乡”与“梦渔樵”对照,含蓄地表达了______的矛盾心境。
(2)赏析划线句。
7、某校七年级举行了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请你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8、“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一句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9、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小说在结尾才暗示男人就是男孩儿的父亲,而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四处。
【2】本文写男人喝了三碗水,但每次喝完水的感受都不同,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心理 原因
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 ①
解决了饥渴,酷热顿消 舒适
男人再次喝得精光 ②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 ③
被妻子的宽容和善良感召
【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和加点词。
①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②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
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4】小说题目“一朵一朵的阳光”有什么含义?
10、聪明而又愚蠢的人体
①走路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很难模仿的高超技能。走路时人的身体不断向前摔倒,双腿及时地交替向前迈出,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脚掌则依次蹬地,提供向前的动力。整套动作看似一气呵成,毫不费力,但其实背后需要大量精确的计算,差一点都不行。
②走路到底有多难模仿呢?要知道,就连目前最先进的走路机器人都很难走得过一名3岁儿童!人体是一架天生的走路机器,多年的进化把很多与走路有关的功能固化在了人类的基因组当中,我们一生下来就具备了走路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先决条件,只要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这项绝技了。
③人体的这套走路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负责感知周边环境和自己身体的位置,这部分主要由双眼和内耳中的前庭神经系统组成;另一部分负责执行走路这一动作,人体的大部分肌肉、骨骼和肌腱都有参与。因为走路对人类的野外生存太重要了,所以上述这两个部分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行。但是,现代人发明了一样东西,把两者的联系打破了,这就是汽车。
④人在坐汽车的时候,双眼看到的是不断向后移动的景观,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景观意味着人在走路,所以人体内和走路有关的整套系统都做好了开工的准备。但是,内耳中的前庭神经系统却感觉不到这种移动,始终显示身体是静止的,没有失去平衡,于是双方便产生了冲突。
⑤通常情况下,人体只有在中毒(比如吃了其种毒蘑菇)之后才会出现这种冲突的现象,于是人体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中毒了,自动开启了排毒的程序。如何排出进入人体的毒液呢?当然是呕吐了!于是坐车的人便会感到头量亚很快就把刚刚吃下去的一切都吐了出来。
⑥自封为万物之王的人类为什么犯这么愚蠢的错误呢?原因就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多年进化养成的一些习性一时难以适应,于是问题就来了。 和晕车类似的一个毛病就是时差,古人不需要倒时差,根本没有进化出倒时差的能力,但现代人发明了喷气式飞机和电灯,前者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穿越好几个时区,生物钟立刻就素乱了。后者使得晚上继续工作成为可能,不少城市白领经常不得不熬夜工作,第二天要参加考试的学生们也常常会临时抱佛脚,生物钟就这样被轻易地打乱了。
⑦一盏台灯足以让人看清书上的字,但总的照明度比不上白天的阳光。千万别小看这是视网膜在强光刺激后产生的多巴胺。 如果一个孩子白天总是待在教室里,他的眼睛发育便有可出现障碍,最终导致近视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孩子户外活动的不足才是导致近视眼的主因,看书太多不是问题。古时读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所以我们的眼睛并没有学会习惯屋檐下的生活。好在人们发明了眼镜和激光手术,这才让那么近视眼也能基本正常地过一辈子。
⑧人类身体的惯性有时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比如,我们的祖先天生就讨厌长相奇特的人,因为在古代社会,长相奇特的人要么是来自其他部落的侵略者,要么是带有某种传染病的病人,最好不要接近。但如今地球变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异相之人越来越多,虽然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他们没问题,但我们的基因却习惯于做出不同的选择,如今遍布全球的排外情绪就是这么来的。总之吧,一个现代人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身上保留的祖先印迹,并努力克服其中错误的成分,否则的话一定会犯错误,最终害人害已。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37期)
【1】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体是愚蠢的?
【2】文章第二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部分“通常情况下”能否删掉?为什么?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一生下来就具备了走路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只要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这项绝技了。
B. 和晕车类似的毛病如时差等,导致了多年进化养成的一些习惯和习性一时难以适应,于是问题就来了。
C. 视网膜在强光刺激后产生的多巴胺能让眼球正常发育。
D. -部分负责执行走路这一动作,主 要由双眼和内耳中的前庭神经系统组成。
11、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挖水井
于心亮
①村里搞承包的时候,我爸头一个摁了红手印,承包了村里的菜园地。随后冬梅的爸和二猛子的爸也跟着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和面粉坊。许多人都等着看他们的笑话。我爸暗暗发誓要干出个样儿给大家伙儿带个好头,因此没白没黑地在菜园里忙活,一门心思想着发家致富……
②这年冬天,我爸思谋着在承包的菜园地里挖口水井。住在菜园地四周的人都围着瞧热闹,却没人愿意搭把手。我爸心里就有了怨气,回家嘟嘟囔囔。我妈听了没给他好气儿:“活该!想想你平时那夹细(吝啬)劲儿,谁肯来帮你?日子都让你给过死了!”
③我爸不服气地反驳说:“改革开放了,谁有能耐可劲儿使,都是有胳膊有腿的,还想跟以前那样混日子不行啦!”我妈气得心口疼,摆着手说:“得、得,你有本事,看将来有了难处谁会来帮你!”
④井挖好以后,我爸开心极了。他想着来年种菜,就不用担心没水浇菜啦!结果过了没两天,我爸就开心不起来了,原来住在菜园四周的人家图方便,都到菜园里我爸挖的水井里挑水了!我爸想:我挖井的时候你们不帮忙,现在倒想起挑水了,没门儿!
⑤我爸颇费了一番心思:把守着水井不让挑?——不可;给菜园地弄个篱笆门锁着?——也不可;给水井加个盖子锁着?——还是不可。后来他瞧见村里有人在修理拖拉机,于是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出办法来了……
⑥很快,没人再去我爸的菜园地井里挑水了,原来我爸往水井里倒了柴油。
⑦我妈知道后,又跟我爸吵了一顿,也不做饭了。我爸根本不在乎,哼着小曲儿去冬梅家,结果冬梅爸数落他;去二猛子家,二猛子爸也数落他。我爸就恼了,拍着桌子骂:“当初不是我带头搞承包,你们谁敢甩开膀子使劲干吗?现在富裕了,就敢训斥我了?!”
⑧饭没捞着吃,还生了一肚子气,我爸头昏眼花地往回走,跨一条结冰的水沟时没留神,“咣当”跌了个四脚朝天,嘴里干哼哼就是爬不起来了。很快就被村里人发现围了过来。我爸难堪地想,人们肯定又要瞧热闹了。没想到大家伙儿没有犹豫,抬起他就送医院去了……
⑨我爸伤了腚巴骨,一时半会儿出不了院。想起大伙儿的不计前嫌,他惭愧地跟我妈说:“等养好伤,我回去把水井淘干净,让大家伙儿都去挑水喝。”我妈却说:“村里的人家已经开始挖手压机井了,以后啊,你请着人家去挑水,也没人挑了!”我爸听后,懊悔极了。
⑩说起手压机井来,真是怪神奇,加上一瓢水,“吱嘎、吱嘎”按压一会儿,清澈的井水就从地底下咕咚咕咚涌了出来,而且夏天凉,冬天暖……尤其是冬梅家的机井,干脆就用不着加水,按着压杆儿“吱嘎、吱嘎”飞快干压几下,地下水就流出来了,更是不得了!
⑪冬梅说她家的机井是因为地下水位浅的缘故。我问:“什么意思?”冬梅说:“水位浅就是水位很浅的意思……反正是,俺爸随便挖了几锨土,就出来水了,简单得很!”二猛子在旁边也使劲儿点头说:“有机井就是好,想什么时候使水就什么时候使水,想使多少水就使多少水!”
⑫把我羡慕的。我爸伤好出院后,我就嚷着挖手压机井。我妈也说去菜园井里挑水远,去邻居家挑水又不方便,别人家有咱家凭啥就没有?不如干脆也挖个机井吧!我爸一想也是,于是就约了冬梅爸和二猛子爸来我家院子里帮着挖机井。这可把我们给高兴坏了!
⑬眼瞅着院子里的泥土越堆越高,机井越挖越深,可就是不见水。后来就加了木辘轳,我爸和二猛子爸在下面挖土,冬梅爸在上面摇土。我们抻着头要看,都被毫不客气地驱逐到一边,只能帮着运土、堆土……可一直挖到天黑了,也没挖出一滴水来。
⑭我爸沮丧地说:“算了,不挖了!”冬梅爸和二猛子爸就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说不定下一镐头就挖出水了!”我逮空往里面瞅了瞅,头晕得差点儿没掉进去。
⑮第二天,继续挖,一筐土,两筐土,三筐土……每个人头上都冒着热气,我们都累得不行了。
⑯又快到天黑的时候,终于挖出水来了,我们全都高兴坏了。然后骑上自行车,你去买塑料水管,我去买过滤网,他去买机井头……等把一切都弄好,我爸还有冬梅的爸和二猛子的爸都累熊了,他们仨人爬上热炕头开心地端起酒盅刚要喝酒,就听到村喇叭响了:
⑰“呼——呼——社员同志们注意啦,咱村决定装自来水啦!”
((选自《南方农村报》2019年11月30日,有删改)
【1】小说围绕“我爸”和“村里人”挖水井展开故事情节,请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要求:每空不超过10个字。
【2】第⑪段写“我”与冬梅、二猛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3】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我爸”形象的特点。
【4】仔细比较下面句子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原 稿:我爸去买塑料水管,冬梅爸去买过滤网,二猛子爸去买机井头……
改定稿:然后骑上自行车,你去买塑料水管,我去买过滤网,他去买机井头……
【5】小说以儿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12、请以“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